林亭/宜蘭市復興國中三年十三班
古人曾云:「勝不驕,敗不餒。」雖然這句話說得很淺顯,但意義卻很深遠。小時候,每當失敗時,我總是哭得呼天搶地;勝利時,就驕傲得向大家炫耀,最後常招來別人厭惡的眼神。那時我常在想,這句話真的合乎人之常情嗎?這個疑惑,隨著我年齡增長而漸漸化開了。
國小時,課業總是名列前茅的我,喜歡拿成績跟別人比較,也會在勝利過後大聲歡呼,唯恐天下人不知我的勝利。然而,時間一久,我發現我的人緣愈來愈差,但我始終不明白,勝利之後不是該讓全部的人都知道我的喜悅嗎?為什麼別人卻不樂見我這麼做呢?還有,每當失敗,我總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因為我覺得失敗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而且我認為自己花了許久的時間準備,千辛萬苦卻沒獲得勝利,感到失望不是很正常的嗎?為何古人要說「勝不驕,敗不餒」呢?
這些疑惑一直伴隨著我直到國中,終於,我在觀看一場棒球賽時得到了解答。
那次,桃猿隊擊敗兄弟象隊拿下總冠軍,記者訪問一名桃猿隊球員奪冠的心情,他只淡淡地說:「興奮,但這是應該的,因為我們的教練替我們訓練了這麼多,而且看台上的球迷也如此賣力地幫我們加油吶喊。還有,敗隊的球員及球迷已經夠難過了,我們就沒什麼好炫耀的了。」另一名兄弟象球員則表示:「遺憾,但我們永遠不放棄,也不失落。雖然輸掉了冠軍,但我們也從中記取了教訓,我們會銘記這些教訓,把這些經驗留到下一個球季。我們也沒什麼好失落的,因為我們已經盡全力了,在下半季也創造了大驚奇不是嗎?而且只要隨時準備好,機會一直都在。我們會努力拚明年的冠軍盃的,兄弟魂永不滅!」
聽完這些訪問後,我漸漸釋懷了:在一年球季中的一百二十場比賽裡,有哪一隊不曾輸過?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沒有永遠的輸家,更沒有永遠的贏家。勝敗乃兵家常事,贏了不必大肆宣揚,輸了也不必氣餒,重要的是在於自己是否盡了全力。隨時準備好,勝利可能就會在眼前!
從前,我不了解「勝利」存在的價值,只知道它是很值得誇獎、炫耀的;我也不懂「失敗」的意思,只覺得它是失落的、難過的。但隨著年歲增長,看過的事物也多了,現在的我認為「勝利」是對於自我努力的肯定,而「失敗」則讓我們汲取更多經驗以成就下次的勝利。
勝利和失敗循環往復,構成精采的人生;「勝不驕,敗不餒」,我終於明白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