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少老人家看電視聲音愈轉愈大,還會因音量大小與家人爭吵,就連講話音量也愈來愈高,醫師提醒,這些恐是聽力退化徵兆;若長久無法與外界溝通,將影響社交、情緒,甚至與失智有關。
食藥署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65歲以上老人約3成發生聽力退化,85歲以上更高達5成。美國資料顯示,聽力退化者有戴助聽器比率僅25%,台灣比率更低,美國研究發現,有聽力障礙的年長者比全聾的人,大腦老化程度更高。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劉殿楨表示,國人聽力退化尋求醫療協助的比率不高,臨床碰到很多家屬帶著老人家就醫,陳述長輩看電視太大聲、影響其他家人,讓家庭氣氛緊張,講話要很大聲老人家才聽得到,溝通成了大問題,甚至讓鄰居誤以為家人在吵架。
他指出,老人家會因為聽不到感到孤寂,認知功能也會變差,日前已有國際大型研究認為,失智症與聽力損失有關。
治療聽力退化主要是戴助聽器,讓外界聲音放大,也能刺激聽覺神經、活化聽覺大腦中樞。但劉殿楨發現,很多老人家不願意戴助聽器,原因是助聽器在吵雜環境中,會把所有聲音都放大,反而無法辨識旁人講話內容。
劉殿楨建議,若家中長非輩已有聽力退化問題,可勸老人家先試戴、適應一段時間,或考慮先在安靜、一對一對談時使用。他也提醒,不少年輕人時刻都戴著耳機聽音樂,可能讓聽力提早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