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多數癌症病發主因並非生活環境或遺傳所致,竟是「運氣差」!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約三分之二癌症肇因於細胞分裂時出現隨機突變,其餘三分之一才是環境因素或遺傳基因導致。
這篇題為「罹癌的壞運氣」(The bad luck of cancer)的研究,由科學家沃格斯坦(Bert Vogelstein)和托馬塞提(Cristian Tomasetti)主持,刊載於二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期刊。沃格斯坦指出:「所有癌症皆因運氣差、環境和遺傳等三項因素造成,我們建立一個模組,有助量化此三項因素如何導致癌症生成。」
這項研究檢視平均一個人一生中發生幾次幹細胞分裂的文獻,以統計模組分析三十一種成人癌症,發現白血病、胰臟癌、睪丸癌、卵巢癌、腦癌等二十二種癌症發生主因是隨機突變,約占三分之二。
報告說,癌症發生是由於組織幹細胞在分裂中複製其DNA(脫氧核糖核酸)時出現隨機錯誤,或者說突變,突變累積愈多,細胞發生癌變的風險愈大。
至於大腸癌、皮膚癌、肺癌等其他九種癌症,則主要受遺傳和環境因素影響,例如吸菸或暴露在紫外線或輻射等致癌物中。乳癌與攝護腺癌不在這項研究之列,因研究所需的幹細胞分裂率文獻不足。
沃格斯坦解釋,不良生活習慣確實會增加罹癌風險,然而許多癌症和遺傳或環境無關。他舉例說:「很多未罹癌又長壽的人是老菸槍或常曬太陽,通常被視為基因好。但事實上,這些人只是運氣好。」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今後應更注重「早期發現」,並研究如何在隨機突變形成癌症之前檢測出來。研究共同作者、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助理教授托馬塞提說:「改變生活習慣對預防某幾種癌症很有助益,但對其他癌症可能沒這麼有效。因此我們應該投入更多資源,研究如何在早期可治療階段檢查出來。」
沃格斯坦是癌症基因學先驅,曾和另外十人獲得網路二○一三年「生命科學突破獎」。該獎獎金三百萬美元(約台幣九千三百萬元),是諾貝爾醫學獎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