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公運處與文化局合作,配合二○一六世界設計之都,推出新式候車亭(圖/公運處提供),採「倒懸式」設計,克服人行道寬度不足的難度,但依舊滿足民眾候車時遮陽避雨的需要。首座新式候車亭昨天於「大湖公園站」亮相。
【本報台北訊】北市公運處與文化局合作,配合二○一六世界設計之都,推出新式候車亭(圖/公運處提供),採「倒懸式」設計,克服人行道寬度不足的難度,但依舊滿足民眾候車時遮陽避雨的需要。首座新式候車亭昨天於「大湖公園站」亮相。
公運處表示,新式候車亭即使在兩公尺寬的人行道也能設置,而且比起舊式候車亭,增設服務燈鈕及LED光帶,增加夜間辨識度。同時也搭配趣味動畫的智慧型公車動態顯示器,展現不一樣的候車景觀。
新設置的服務燈鈕,乘客一按鈕即亮起琥珀色光燈,公車司機即可辨識是否有民眾候車,讓等公車乘客化被動為主動,明顯的公車LOGO圖像,也可提供民眾公車站位置。
另一個特色是,候車亭雨遮四周設有湖水綠LED燈,並加強候車亭照明設備,讓候車亭在夜間更有辨識度,柔和的光線也成為城市獨特夜景。
新式候車亭也首創雙面式智慧型公車動態顯示器,改以簡單趣味動畫,搭配LED色彩規畫,除了公車到站資訊,也提供交通管制或改道資訊。
公運處預計今年及明年分別設置三十二座及一百二十二座新式候車亭,打造更優質的候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