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社會組優等獎的王國良說,「濕」是異體字,正體字是「溼」。圖/林秀姿
【本報台北訊】教育部的「重編國語辭典」編撰已近20年,許多詞目已不符合現在的觀念。負責編撰教育部辭典的國家教育研究院,發現編書者難免錯漏,因此舉辦了「辭典啄木鳥活動」,在修訂辭典時,廣納使用者的意見,邀請讀者扮演啄木鳥「挑錯」。
教育部今天下午舉辦第2屆「辭典啄木鳥」頒獎典禮,今年有150人擔任啄木鳥,提供了4705則意見,經過4位委員逐條審視,最後選出50位得獎者。
其中,一般民眾易於「濕」、「溼」不分,獲得社會組優等獎的王國良說,「溼」只有一種,「濕」是異體字,王國良是教電腦的退休老師,他說,一般人使用「濕」不會被當成錯字,因為已經約定俗成,但是辭典跟教科書不能使用異體字,要使用正體字「溼」。
另外,啄木鳥挑到最多的是錯漏字以及贅字。比如心照不宣的用法說明中,「爸爸的生日快到了,我們兄弟大家心照不宣,都想給他一個意外的驚喜。」國中組佳作得主林意盛認為,應該刪去「大家」。
又如龍飛鳳舞的典源,「用來形容書法筆勢飄逸,或形容多姿形容字跡潦草凌亂。」國小組優等獎得主楊惟靜認為,劇中的「多姿形容」是贅字應該刪除,都獲得評審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