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電池中含有重金屬汞跟鎘,若流入環境將造成極大危害,環保署今天表示,民國105年起將陸續管制筒狀、鈕扣型等乾電池的重金屬汞、鎘含量,盼從製造、輸入廠商下手,從源頭減少重金屬使用、廢棄量。
環保署宣布,民國105年起將下修筒狀電池中汞含量限值,從5ppm下修至1ppm,並增加鎘含量限值為20ppm以下;106年起擴大納管鈕扣型電池,汞含量需在5ppm以下、鎘含量為20ppm以下,盼嚴管製造、輸入廠商,從源頭減少重金屬使用量與廢棄量。
環保署指出,電池中都會添加重金屬汞、鎘,以避免電池在化學反應時產生的氣體外漏,並且增加電池的硬度及壽命,但這些重金屬如果流布於環境,可能造成生物危害及環境污染,如果進入人體,將傷害器官並蓄積體內。
去年全台使用9500多噸、約2億多顆乾電池,但回收數量僅有一半。環保署估計,未來嚴管電池重金屬含量後,每年約可減少300多公斤的汞及200多公斤的鎘;目前日本、美國業者已開始推出無汞電池,且降低汞、鎘含量,不見得會使電池品質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