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投訊】教育部今、明兩天在彰化、南投召開「103年度師資培育大學主管聯席會議」,聚焦師資供需、流浪教師等議題,由於偏鄉教師流動率高,教育部祭出多項措施,包括離島、原民公費名額、教師甄試增加服務年數條款、修繕教師宿舍等,留住偏鄉教師。
整體師資供需漸趨平衡,但仍存在城鄉不均的問題,都市教職擠破頭,偏鄉卻苦於找不到老師,甚至二招、三招仍「等無人」。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張明文表示,為了幫偏鄉留住教師,已祭出包括修訂代理代課辦法,讓優秀教師可以經簡便程序續留,不必再重考一次,也持續編列經費,改善偏鄉學校宿舍的環境,讓教師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安心教學。
張明文表示,改善偏鄉缺失問題,最大的關鍵是開出正式教師缺額,「偏鄉開出正式缺,也會吸引滿滿的人去考。」教育部已要求代理代課比例高於全國平均值的縣市政府,建立調降原則,並優先讓偏遠地區學校補足缺額。
此外,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中小學教學從傳統的「老師台上講、學生台下聽」的方式,逐漸改變為分組合作學習等新穎模式,「活化教學」成為風潮,不過部分師培機構,教導未來教師的方式仍偏死板。教育部次長林思伶強調,十二年國教變革,師培機構要扮演重要角色,「師培機構本身的教學法、班級經營,就該是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