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溝渠隊到前鎮漁港抽海水,再倒在水溝滅孑孓。圖/簡淳琪
環保局溝渠隊到前鎮漁港抽海水,再倒在水溝滅孑孓。圖/簡淳琪
【本報高雄訊】高雄市環保局對抗登革熱疫情,昨天上午展開海水滅孑孓行動,出動十台汙泥沖吸車,在前鎮漁港載運第一批約六十噸的海水,前往前鎮區瑞和里沖灌側溝。
環保局長陳金德表示,經過衛生局先前試驗,海水撲滅孑孓有一定的效果,先從左營、鼓山、新興等區域調動十台沖吸車,到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優先沖灌,明後天將擴大到三民、鳳山、苓雅與左營區。
前鎮區瑞和里里民林小姐說,光是他們住家這條巷子,就有十二個人「中標」,最近天氣轉涼,蚊子有稍微減少,但現在用海水灌入水溝,大家都擔心水溝蚊子一下子全飛出來,趕緊緊閉門窗。居民表示,什麼滅蚊、防蚊的方法都試過了,只希望引海水殺蚊能有明顯效果。
衛生局疾管處表示,根據十日在三民區的社區試驗結果,兩百隻孑孓在兩天內全數死亡,因此此次由環保局在十三日、十六日引水大規模灌注有孑孓的水溝,會在兩天後進行追蹤抽樣,了解孑孓存活情況。
另外,局內也針對「海水殺蚊」建立一套完整的實驗模式,近期會擇定某疫情嚴重社區,先調查成蚊密度和斑蚊幼蟲的布氏指數,再嚴格執行家戶室內外的孳生源清除及噴藥防治,最後在當地水溝施行海水灌注,若一周後該社區沒有新的成蚊出現,病媒蚊指數明顯降低,即可再次證實海水殺蚊成效。
針對高雄市衛生局大規模展開「海水殺孑孓」行動,有學者整理國外研究,指淡鹹水可能反而助長斑蚊大量生長,極可能改變環境生態。對此,投入登革熱第一線防治的衛生局疾管處技正陳朝東強調,都會型水溝結構並不會長期蓄積海水,只是將海水當成另一種「天然滅蚊藥劑」投放,不會有影響生態疑慮。
陳朝東指出,目前高雄市水溝防治登革熱的最大困境在於,乾季時水位低,溝底凹凸不平,包括粗鹽、漂白水和環境用藥都無法均勻分布到整個水溝中,殺蚊可能出現死角,但若灌入大量淡水後再添加藥劑,成本再怎麼算,都比天然海水貴上數百倍!他表示,海水殺蚊只是眾多防治方法之一,會視情況交替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