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菜百年演進史 如政治縮影

 |2014.10.29
154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到底哪一種才能真正代表「台灣菜」?台師大台灣語文系助理教授陳玉箴研究百年來台灣菜的演進過程,發現台灣菜的改變主要分日治時期、二次戰後與90年代後三個時期,融合了日式、中國各省菜色及小吃和辦桌文化,讓台灣菜成了台灣社會脈動與政治轉型的縮影。

陳玉箴指出,日治時期台灣菜主要在酒樓出現,和日本料理明顯區分,包括北京烤鴨、東坡肉等都被稱為台灣菜,其他像八寶飯、紅燒水魚等,是當時日本人和台灣上層階級喜歡的料理。

二次戰後,台灣湧入超過100萬的外省族群,很多人離鄉背井後靠著廚藝在台灣維生,使得台灣菜開始出現各省菜色,例如浙江菜、湖南菜等,和過去日治時期以福建漳州和泉州為主的菜色有很大不同,也讓台灣菜開始融合中國各省分的烹飪特色。

90年代後開始提倡本土化,小吃和辦桌文化被受到重視,2000年後甚至把小吃搬上國宴舞台,也讓台灣的小吃文化加入台灣菜行列。

「台灣菜宛如台灣百年來的歷史縮影。」張玉箴指出,台灣菜色中保留很多族群融合的色彩,例如味噌、車輪餅和醬油,是日治時期留下的產物,而在菜脯蛋、瓜仔雞等平民飲食中,也可發現很多醃製品,是早年物資缺乏下的菜色,只於小吃類,則偏向泉州和漳州的點心料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