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佛法化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2014.10.26 語音朗讀 86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慈容法師 滿益法師 慧專法師 蕭碧涼院長 陳嘉隆居士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福慧家園上周共修主題「生活佛法化」,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慈容法師主持,藉由生活的經驗分享,教導大家如何將佛法運用於生活中,讓佛法生活化。 慈容法師提到,學佛的目的,在於向佛菩薩學習,將佛法融入生活,就能過得平安、幸福與快樂,例如:同樣一句話,每個人想法不同;同樣一件事,有人做得很歡喜,有人卻做得很痛苦,完全是心念的問題。 生活中要能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善念,力行「三好」即是「真、善、美」的最佳展現。 陳嘉隆表示,生活要有價值,佛法要在「靜中養成、動中磨練」,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希望大家能透過辦活動,學習如何尊重、包容與異中求同。例如舉辦「神明朝山聯誼會」時,該如何讓前來佛館的不同宗教都能安心,進而賓至如歸,就是因為有佛法,才能引導正確的方向,讓大家在服務中產生力量。 「幸福就是觀念轉變的開始!」滿益法師說明,佛法要落實生活,就要行佛,凡事以大眾為先,要能不捨眾生、把善美的觀念散播出去。他以一首《人間音緣》歌曲〈幸福是啥物〉來勉勵大家,幸福的人生要自己創造,面對生活,如果觀念能改變,就能不為境轉,做自己的主人。 以「沉潛醞釀,啟發動力」自勉的慧專法師分享,佛法的實踐重於發心及參與,如果沒有正確的態度與佛法的力量,廚房工作者如何能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展現祖師大德的風範,並以歡喜心與大眾廣結善緣。由此可知,調伏心性與保持精進、安忍的態度,非常重要。 慧專法師表示,廚房的善知識是「食材」,要能把信徒所供養的食材,做最好的運用與安排,其工作哲學包括:要能不求速成、培養條件;養深積厚、等待因緣;豐富內涵、昇華心境;堪忍一切、成就心性;並在專注與等待中,注意一切細節。 「生活中要有佛法,因為觀念會影響未來的生活。」蕭碧涼院長談到,大慈育幼院的孩子,是佛光山的公主與王子,慈容法師曾教導大家,生活中有佛法,就有智慧與力量;要用滿心歡喜與滿面微笑,來陪伴孩子成長,將人間佛教的善美,落實在孩子身上。 「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慈容法師以星雲大師所寫的〈十修歌〉來勉勵大眾,付出行動、落實十修,方能讓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 前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誰捨棄誰了 下一篇文章 水陸法會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菩薩心【人間行者心】受持戒法 身心最好的金鐘罩人間佛陀 眾生的明燈【紅塵禪煙】彼岸【人間行者心】佛青開啟蔬食新視野願心無盡 外公的修行路 作者其他文章羅李阿昭:子孫參與展現信仰傳承台北市.中山區 藝術城市人文風 酷街區新舊共融 普門寺慶佛誕 發願力行三好 【三好校園】臺北市敦化國小 用報紙教學 閱讀世界佛光人挽袖捐血 報佛恩普門寺同霑法益 學習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