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佛法化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2014.10.26 語音朗讀 86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慈容法師 滿益法師 慧專法師 蕭碧涼院長 陳嘉隆居士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福慧家園上周共修主題「生活佛法化」,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慈容法師主持,藉由生活的經驗分享,教導大家如何將佛法運用於生活中,讓佛法生活化。 慈容法師提到,學佛的目的,在於向佛菩薩學習,將佛法融入生活,就能過得平安、幸福與快樂,例如:同樣一句話,每個人想法不同;同樣一件事,有人做得很歡喜,有人卻做得很痛苦,完全是心念的問題。 生活中要能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善念,力行「三好」即是「真、善、美」的最佳展現。 陳嘉隆表示,生活要有價值,佛法要在「靜中養成、動中磨練」,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希望大家能透過辦活動,學習如何尊重、包容與異中求同。例如舉辦「神明朝山聯誼會」時,該如何讓前來佛館的不同宗教都能安心,進而賓至如歸,就是因為有佛法,才能引導正確的方向,讓大家在服務中產生力量。 「幸福就是觀念轉變的開始!」滿益法師說明,佛法要落實生活,就要行佛,凡事以大眾為先,要能不捨眾生、把善美的觀念散播出去。他以一首《人間音緣》歌曲〈幸福是啥物〉來勉勵大家,幸福的人生要自己創造,面對生活,如果觀念能改變,就能不為境轉,做自己的主人。 以「沉潛醞釀,啟發動力」自勉的慧專法師分享,佛法的實踐重於發心及參與,如果沒有正確的態度與佛法的力量,廚房工作者如何能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展現祖師大德的風範,並以歡喜心與大眾廣結善緣。由此可知,調伏心性與保持精進、安忍的態度,非常重要。 慧專法師表示,廚房的善知識是「食材」,要能把信徒所供養的食材,做最好的運用與安排,其工作哲學包括:要能不求速成、培養條件;養深積厚、等待因緣;豐富內涵、昇華心境;堪忍一切、成就心性;並在專注與等待中,注意一切細節。 「生活中要有佛法,因為觀念會影響未來的生活。」蕭碧涼院長談到,大慈育幼院的孩子,是佛光山的公主與王子,慈容法師曾教導大家,生活中有佛法,就有智慧與力量;要用滿心歡喜與滿面微笑,來陪伴孩子成長,將人間佛教的善美,落實在孩子身上。 「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慈容法師以星雲大師所寫的〈十修歌〉來勉勵大眾,付出行動、落實十修,方能讓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 前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誰捨棄誰了 下一篇文章 水陸法會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人間燈】生命的領悟 【人間佛教行者】許珍蓉 榮獲「2025年女性成就獎」【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創新弘法 打開佛教界大門 作者其他文章羅李阿昭:子孫參與展現信仰傳承台北市.中山區 藝術城市人文風 酷街區新舊共融 普門寺慶佛誕 發願力行三好 【三好校園】臺北市敦化國小 用報紙教學 閱讀世界佛光人挽袖捐血 報佛恩普門寺同霑法益 學習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