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占中行動進入第四周,藝術家模仿抗議者持雨傘的場面,二十日將裝置藝術作品置於香港政府總部外面。圖/路透
港府官員(右排)與香港學聯的代表(左排)昨天終於展開對話。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報導】香港「和平占中」運動,從上月二十八日到昨天,已經進入第二十四天,這起被國際媒體稱為「雨傘革命」的民主運動獲得全球高度關注。昨天下午六時至八時,港府與學聯(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終於在黃竹坑醫專學院大樓舉行歷史性的首次「對話」,全程實況轉播但不設觀眾席,由曾任梁振英競選特首辦顧問的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主持,港府代表為林鄭月娥等五名官員,學聯代表則為秘書長周永康五人,並在結束後舉行共同記者會。
而港府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再次強調,《基本法》中雖有民主程序,但「公民提名」絕不可行,因為提名程序不可能撇開提委會。林鄭月娥補充,她先前提到將提交中國國務院港澳辦的報告,是香港的「民情報告」,將在報告中說明中國人大做出香港政改決定後,香港的民情,對日後政治制度發展有「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二○一七年不是「終極方案」,一切對二○二二年的普選都有用。
政府與學聯進行自由討論時,學聯常委梁麗幗表示,政府常認為「8‧31人大決定不可撼動」,但這點其實是需要質疑的。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指出,目前的政治局面,始自八月三十一日中國人大公布的政改決議案,扼殺港人的未來與民主夢,原本期望這次對話可反映出政府勇於面對政治問題的態度,但對話中仍然只接收到「袋住先(先忍忍)」的訊息,相當失望。
另一方面,占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在談判前建議設立多方對話平台,由政府、泛民主派及建制派代表等組成,以商討解決今次政改困局。而特首梁振英在周二行政會議前,也露出口風,說對話不止一次,「相信市民會歡迎政府與學聯以及日後和其他人士就政改展開對話」。
另外媒昨天引述梁振英談話說,如果政府滿足學生的要求,實行公民提名行政長官(特首)候選人,香港的低收入及工薪階層就可能主導特首選舉。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二十一日報導,梁振英日前接受外媒採訪時重申,就行政長官選舉,學生要求實行公民提名並不可行;如果採公民提名,選舉將成為數字遊戲,候選人將面對月收入低於一千八百美元的全港一半勞動人口。他表示,按北京當局要求設立的提名委員會能代表更多的團體。
香港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房價最高的地方之一,這些都是加劇香港年輕人不滿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