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金管會昨天發布活絡台股最新措施。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宣布,自今年十一月十日起,大幅鬆綁台股信用交易機制;投資人跟券商融資上限提高到八千萬元,一檔上市股票就能借到三千萬元,上櫃股票融資成數自五成提高到六成。曾銘宗說,新措施應可提高台股交易量三到五個百分點,但他也承認,這最新一箭不可能讓市場馬上「轉空為多」。
各方期待的金管會振興台股第四箭,昨天終於出爐。但金管會放寬的信用交易措施中,並不包括外資融資管道、借券,曾銘宗承認,此次完全沒考慮放寬外資借券規定。可見金管會的第四箭,純粹是要刺激「內資」投資,尤其是大戶進場。
金管會證期局局長吳裕群說,台股信用交易機制多項規定多年未調整,由於市場發展漸趨成熟,投資人操作日益熟練,且信用交易違約情況不多、違約金額歷年未見大幅增加,經評估後認為應放寬,以提高投資人投資意願,刺激交易量。
此次放寬內容有:提高投資人單戶、單股投資上限,每一戶最高融資、融券上限,都提高兩千萬元,融資金額自原先六千萬提高到八千萬元、融券則提高到六千萬元;一檔上市股票、例如台積電可借到三千萬元,拿上櫃股票借錢,最高可借兩千萬元。
吳裕群舉例,過去客戶最多只能跟券商融資六千萬元、操作最大量頂多一億,但未來可借到八千萬元,投資空間可擴大到一點三億多元。
曾銘宗說,上述限額,是規範投資人向券商融資,但投資人若拿股票跟銀行辦股票質押借款,並沒有限額限制;他說,若開放後市場反應佳,金管會將考慮取消「單戶單股」融資融券上限,讓「大戶」操作空間更大。
但一般投資人買賣股票,應不會借到數千萬元,金管會新制擺明想刺激大戶回籠。但外界認為,要大戶回頭,廢「大戶條款」最快。曾銘宗則說,大戶條款是另一件事,這項議題還要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