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器歷經近一年飛行,於二十一日進入火星軌道。
圖/美聯社
印度的火星軌道探測器二十四日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亞洲第一個成功執行火星任務的國家,也是唯一第一次執行任務就成功的國家。總理莫迪表示嘉許。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經過近十個月飛行,印度「曼加里安」(Mangalyaan)號火星車周三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全球第四個成功探索火星的國家,也在亞洲太空競賽中領先中國和日本。總理莫迪說,印度完成了一次「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創造了歷史。
莫迪當天在南印卡納塔卡邦班加羅爾的拜阿拉魯(Byalalu)地面監控站,見證歷史性一刻。在昨天上午十時三十分,「曼加里安」號確認成功入軌後,現場數百名科學家爆出熱烈掌聲。
莫迪訪美有面子
莫迪對此表示祝賀,稱印度敢於邁入未知,創造了歷史,成為首個第一次嘗試探索火星就成功的國家。他也表示,未來將擴展印度的太空計畫。今次探測火星取得成功,也為即將訪美的莫迪爭回不少面子。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的這項火星探測任務,費時十五個月準備、耗資四十五億盧比(約台幣二十二億五千零八十六萬元),只是好萊塢電影《地心引力》成本的四分之三,被稱是「低成本」任務。
儘管ISRO執行任務相對便宜許多,但做為一個擁有全球最多營養不良兒童人口的國家之一,印度耗巨資執行火星任務的必要性仍廣受質疑。但印度輿論認為,此任務僅耗費每個印度人四盧比,相較於它所帶來的國家榮耀,任務堪稱「非常經濟」。
「曼加里安」號周三上午點火二十四分鐘,使它得以抗拒火星引力影響減速,並進入火星軌道,開始在離火星表面最近三百六十五公里、最遠八萬公里的橢圓形軌道上自轉,將執行至少六個月探測任務。成功入軌後,「曼加里安」號的官方社交網站發出了第一條信息,問「什麼星球是紅色的,並且是我軌道的焦點?」預計當天稍後將傳回火星照片。
印度成功將首個火星探測器送入軌道,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洲太空總署後,全球第四個成功執行火星任務的國家,領先中日等亞洲強國,也是唯一首次執行火星任務就成功的國家。美國太空總署(NASA)已在第一時間透過推特表示祝賀。
中、日先跑卻都失敗
印度是第六個執行火星任務的國家。中國大陸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二○一一年隨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發射後,因事故導致任務失敗。一九九八年,日本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發射後,未能到達火星軌道。
「曼加里安」號為無人駕駛的飛行器,重一點三五噸,大小有如一個標準冰箱,外層覆蓋著金色反光箔。攜帶由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的四台科研設備和一架照相機,將分析火星大氣和地質等方面特徵,特別要尋找甲烷的證據,並探索火星上是否曾存在某種原始生命形態。
「曼加里安」號去年十一月從印度南部斯里赫里戈達島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預計跋涉六點六六億公里後抵達火星軌道,已在太空中飛行十個月。
進入軌道後,「曼加里安」號將加入NASA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MAVEN)太空船的行列,對火星進行探測。MAVEN太空船耗資六點七億美元(約兩百零三億七千九百萬元),是「曼加里安」號的約十倍。
ISRO在二○○八年十月二十二日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月球飛船一號」。計畫主持人安納杜萊(M.Annadurai)今年八月間表示,「月球飛船二號」將在二○一七年發射。ISRO主席拉哈克里希南(K. Radhakrishnan)表示,接下來,探測車登月球表面和研究太陽的任務,盼可儘速執行;ISRO並將聚焦發展商用和導航衛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