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賞作品「冷敷創可貼」短時間內達到降溫止血的功效,銅板大小獲評審團青睞。圖/徐兆玄
第十四屆光寶創新獎昨舉行頒獎典禮,獲得金賞獎的華中科技大學曹文琦(右)、銀賞獎(右二)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汪少烽(中)、向罕設計許向罕、銅賞獎廣東工業大學朱拓(左二)及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王健彬(左)。
圖/徐兆玄
【本報台北訊】「二○一四光寶創新獎」昨天頒獎,「冷敷創可貼」利用簡易的水與硝酸銨化學反應,短時間內達到降溫止血的功效,是今年最受矚目的金賞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獲獎的前五件作品中,僅一件來自台灣,其餘四件皆來自中國大陸,顯示大陸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度攀升,台灣科技教育應更加把勁。
今年光寶創新獎吸引超過來自全球兩千三百名參賽者投件,共收到逾一千七百件作品。
光寶創新獎被譽為華人界設計奧斯卡獎,今年金賞作品「冷敷創可貼」是中國大陸華中科技大學的創意,作品僅一片銅板大小,透過簡單的水與硝酸銨化學反應,短時間內達到降溫止血的功效,以智慧、可實現的產品結構設計解決急救問題。
銀賞作品有兩件,「森林守護精靈」來自於台灣向罕設計,結合火源偵測晶片、藍芽與太陽能技術,創造連結網,發生火災可第一時間知道火源位置與強度,立即救災。
另一件銀賞作品則是大陸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LBS手持滅火器」,利用App與移動定位報警技術,意外發生時,第一時間可通知居民離開現場。
參賽的華中科技大學學生表示,華中科大除了工科學生要讀的課程,學校也要求每位工業設計學生得花一年時間參觀各地具人文色彩的建築、風景名勝,讓人文融入工業設計,學生也積極在全球各地參賽。
台灣唯一獲獎的向罕設計陳向罕表示,他時常台灣、大陸兩邊跑,台灣科技創新能量仍然相當足夠,並不會輸給大陸,會爭取更多舞台與發揮空間。
科技部長張善政昨天出席頒獎典禮時表示,華人不缺乏創新能力,但創新科技能否對社會或市場產生長遠貢獻,還是得看創新內容,科技產品不僅只有技術,得結合人文藝術,推出的產品才能熱賣、獲得市場認同。可惜的是,台灣教育較缺乏人文藝術的基因,推動科技創新更應培養跨領域人才。
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表示,公司成立四十年,只有創業第一年虧過錢,之後不管景氣好不好,從未虧錢,十四年前電腦產業逐漸成熟,製造產品必須重視附加價值,尤其台灣產業面臨創新的競爭壓力,希望透過公益創新競賽,讓年輕人參與,做出最有競爭力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