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山高五楊高架首創台灣二十四小時高乘載專用道,但大部分路段畫雙白線,禁止車輛變換車道。不少駕駛人抱怨,在上坡路段,若大客車龜速,後面小車無法改道,整個專用道形同「卡死」。高速公路局決定,最快下月底,專用道爬坡段解禁,遇龜速車,後方車輛可匯出。
由於更改標線、標誌需時間施工,高公局表示,五楊北上南崁到林口爬坡段預計最快下月底可完成,南下的泰山轉接道到林口爬坡段,最快十月底完成。屆時,這兩個路段將取消禁止變換車道的雙白實線,而改為內側虛線、外側實線,讓專用道的車輛能出不能進。
五楊高架應環評委員要求,在泰山—內壢路段最內側車道設約十九公里的高乘載專用道,只有大客車、計程車,以及載有三人以上的小客車才能通行。去年四月通車以來,用路人常抱怨專用道空空如也,成了「蚊子車道」,其餘車道卻塞得要命;不然就是遇到龜速車,把專用道堵死。
外界建議,乾脆將雙白線全都改為虛線,讓符合高乘載標準的車輛可任意進出專用道,解決車道遭「卡死」的情況。高公局交管組長呂文玉指出,依各國交通管理經驗,專用道內的車輛擁有特權,必須與其他車道明確分隔。此外,如果專用道全線改為虛線,符合標準的車輛可以任意進出,駕駛須多花心力關注路況,恐影響專用道的使用效率。
呂文玉說,五楊高架通車至今,平均時速都有八十公里以上,其間有九處讓專用道車輛可出入的區域,不少大客車駕駛也會主動行駛外側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