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每年有將近2萬名早產兒,早產發生率約10分之1。台灣母胎醫學會今揭露五大孕婦早產迷思。
五大孕婦早產迷思:包括「早產發生率很低」、「只要定期產檢就不會早產」、「早產病因是先天性」、「懷孕期間分泌物與早產無關」及「早產無法預防」。
台灣母胎醫學會於今年5月針對台灣地區懷孕16周以內的465位孕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近6成孕婦認為「早產發生率很低」,不知道後天感染疾病與早產有絕對的關係。
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醫師鄭博仁表示,早產並非不能防治,發生早產的原因有很多,但民眾往往會歸咎於自身體質或遺傳等先天問題,反而忽略了許多後天因素,可能是造成早產的原因。
WHO提出的千禧早產防治計畫,明確指出,在懷孕前與懷孕過程中,傳染性跟非傳染性的感染,都有可能會增加早產機率,必須及早治療。
根據美國孕產學會估計,約1成到3成孕婦,會在懷孕過程中感染細菌性陰道病,若未積極治療,恐造成羊膜破裂,出現早產情形。
嘉義長庚醫院產科主任鄭碧華表示,臨床觀察早產孕婦,發現約有4到5成起因於感染問題,如陰道炎、流行性感冒、牙周病等,這些都是容易忽略會引發早產的危險因子,主要是細菌和病毒感染,會使孕婦免疫力下降。
台灣母胎醫學會再次呼籲準備懷孕或已經懷孕的婦女,應了解自身狀況,預防任何外界可能的感染源,保護陰道維持正常的微生態,避免陰道炎感染的機率,減少早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