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昨天慶祝成立五十周年,發表幹細胞研究新突破,只要抽血十西西,即可分化為視網膜上皮細胞與類視網膜組織。醫師表示,研究成果不僅可開發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新藥,動物實驗顯示,視網膜組織如移植到患者眼內,還可能避免失明。
北榮醫學研究部基礎研究科主任邱士華表示,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是老年人失明的主因,目前藥物治療成本昂貴,半數病患治療效益不佳,而且視網膜的感光細胞一旦被破壞後無法再生,包括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均積極研究視網膜基因治療,最近北榮成功將血液細胞變成視網膜。
邱士華說,現在只要抽人體十西西血液,即可讓血液細胞成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三個月內可進一步分化為視網膜上皮細胞與類視網膜組織。
邱士華說,目前已利用這項技術及成果,篩選出含有薑黃素、維他命C的咖哩食材,除能抗氧化,還具有發展為藥物、治療黃斑部病變的潛力。在動物實驗中,將視網膜組織移植到視網膜被破壞的小鼠身上,可讓小鼠對光刺激有反應,未來將繼續做兔子或豬等動物實驗,盼能在三年內人體實驗,讓黃斑部病變患者避免失明。
自體血液幹細胞治血癌
無獨有偶,和信醫院日前也透過血液幹細胞移植,成功救活一名罹患末期神經母細胞癌與血癌的七歲葉小妹,預估只剩半年壽命,沒想到移植自體臍帶血幹細胞後,如今她已十三歲。
在避免基因缺陷的前提下,移植臍帶血幹細胞通常是選擇捐贈者的臍帶血,但這名小妹妹移植捐贈臍帶血效果不理想,只好用自己冷凍儲存的臍帶血。
行醫逾二十年的和信醫院小兒腫瘤內科主治醫師陳榮隆說,做過這麼多次血液幹細胞移植,還是第一次碰到自體移植的成功案例。國內目前只核准二十九項適應症可以移植臍帶血,多數是血液與骨髓疾病,葉小妹的神經母細胞瘤與白血病恰好就在其中。
食品藥物管理署風險管理組組長蔡淑貞表示,幹細胞治療仍在研究階段,業者過度渲染醫療效果,最高可開罰業者五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