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第二大產油國,擁有世界最大油藏,但伊拉克最近的戰亂已打亂西方及中國大陸石油公司的開採計畫,並影響國際油價。分析師說,若戰事擴大,伊拉克停止出口原油,油價將飆漲到每桶一百四十美元以上。
法新社報導,自二○○八年以來,英國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殼牌,以及大陸國營的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石油天然氣等大石油公司,已在伊拉克油田投入數以十億計美元。國際能源署(IEA)石油市場與產業部門主管哈爾夫說:「除了北美地區,伊拉克是未來的最重要產油國。」
在遜尼派聖戰組織「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連日來的閃電攻擊後,伊拉克南部各大油田的現代化計畫預料將停擺。
遜尼派叛軍已迫使伊拉克最大煉油廠關閉,但戰事尚未蔓延到南部各大油田,這些油田占伊拉克石油出口的九成。
自伊拉克爆發危機以來,布倫特原油已從每桶一百零九美元漲到一百一十四美元。英國研究機構凱投宏觀指出:「伊拉克若停止供應原油,油價將輕易漲到一百四十美元以上。」
伊拉克動亂對大陸的打擊最大。大陸是伊拉克原油的最大客戶,也是伊拉克石油產業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二○○九年標下一些油田開採權,擁有伊拉克石油開採計畫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