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媽媽說我在地上爬,很髒,捨不得讓我上學。」七歲的李惠綿只能在台南鄉下的家裡幫忙看店。她一心想要上學,學走路是革命的第一步。
【本報台北訊】「用手走路的人」是作家好友簡媜給她的封號,台大中文系副教授李惠綿覺得它把自己形容的真貼切。
回想自己一生,李惠綿是感恩的,原本她連上學都不可得。十二歲以前,重度小兒麻痺的只能蹲坐地上,用手拉著拖鞋,右手拉右腳、左手挪左腳,一寸一寸挪移;十二歲以後,穿上支架、鐵鞋、拐杖,全身五公斤的鋼鐵裝備,仍是得靠雙手撐拐讓自己跨步。
李惠綿說,對年少事情沒有太多記憶,依稀記得隔壁班的同學會嘲笑她「看,她彎彎曲曲的腳好畸形喔」。三十年後她和國小老師重逢,老師提醒她:「記得妳每次月考總是空著第一題不寫嗎?我總奇怪,明明妳都會,為什麼讓試卷空白?妳仰著頭告訴我:『我不要考第一名,不要上台領獎。』」
李惠綿享受台大的求學歲月,認識許多精彩的人,比如簡媜,同時也是真正的成長。有次得知一位殘障同學經濟發生困難,她不再假裝漠然,默默寄了錢去;也買了輪椅放在台大圖書館裡供和她同樣形殘的人使用。李惠綿說,到那刻,她清楚知道,自己走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