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 育幼扶老30年 蕭碧涼服務全方位

林洛瀅 |2014.06.09
5027觀看次
字級
在佛光山服務逾三十餘年,從一個都市的時髦小姐到奉獻畢生青春;也從幼童照顧到老人,足跡從都市至偏鄉,這位人人口中尊敬的「蕭老師」—蕭碧涼師姑(圖),為現任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南區執行長暨大慈育幼院長
蕭碧涼師姑(右)致贈卡片給長者。圖/佛光山大慈育幼院提供
蕭碧涼師姑(二排右三)與院童歡喜慶生。圖/佛光山大慈育幼院提供
在佛光山服務逾三十餘年,從一個都市的時髦小姐到奉獻畢生青春;也從幼童照顧到老人,足跡從都市至偏鄉,這位人人口中尊敬的「蕭老師」—蕭碧涼師姑(圖),為現任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南區執行長暨大慈育幼院長
蕭碧涼師姑(右)致贈卡片給長者。圖/佛光山大慈育幼院提供
蕭碧涼師姑(二排右三)與院童歡喜慶生。圖/佛光山大慈育幼院提供

【記者林洛瀅專題報導】在佛光山服務逾三十餘年,從一個都市的時髦小姐到奉獻畢生青春;也從幼童照顧到老人,足跡從都市至偏鄉,這位人人口中尊敬的「蕭老師」—蕭碧涼師姑(下圖),為現任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南區執行長暨大慈育幼院長;也曾任高雄市老人公寓崧鶴樓主任,其傑出的全方位表現,深受各界肯定。

面對慈善領域,蕭師姑從零開始學習,自兒童青少年福利、老人福利、義診、心靈諮詢、急難救助,到監獄輔導教化、機構探訪、貧困醫療及龕位補助、承辦政府委託業務等,讓她更深刻體悟「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

與法結緣 入道弘願

回想三十幾年前,無意間透過友人的介紹,搭佛光山交通車從台北到高雄參加法會,沒想到一念之間,從此改變往後的人生路。

當時在佛光山上巧遇大慈育幼院服務的依樹法師,並問她:「小姐,妳來和我一起照顧育幼院的孩子好不好?」蕭碧涼雖不懂得幼教,還是答應暫時留下來幫忙。那時,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經常到育幼院巡視關心,有一次看到她,親切地說:「妳是蕭老師?好好安住。這邊有困難嗎?我能為妳服務嗎?」後來幾次遇到挫折想離開,一想到大師溫暖的問候,總能讓她拋開這個念頭。而這一「安住」,也讓她毅然加入「大慈」家庭,不知不覺已過三十幾個年頭。但是,住在宜蘭的母親卻哭了。

「母親想到從此相隔遙遠,從宜蘭搭車到朝山會館探望時,還哭了三天。」蕭碧涼說:「母親連續十年找算命師幫我算命,後來大慈育幼院舉辦夏令營,我都鼓勵她來廚房幫忙,空閒時還可以到各殿堂禮佛。」母親在山上常聽到自己的女兒被讚歎肯定,終於放下心中牽掛。

「因自覺而立定人生目標,自許為孩子帶來幸福與希望。」進入佛光山第十年(一九九二年),在佛光山首度舉辦師姑入道儀式中,蕭碧涼和其他二十幾位師姑宣示入道,並對常住許下「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的承諾。

幼有所託 老有所養

「『大慈育幼院』是我生命的里程碑,早年跟隨育幼院的吳老師(現在的依來法師)學習期間,學會如何去愛人。」蕭碧涼師姑說,依來法師常策畫活動帶領孩子正面思考,自己也學習觀察孩子的差異性,藉此拉近距離。尤其佛光山無私關懷這群「王子、公主」,院內老師全天照顧,以言教、身教的方式教導。

她強調,多年來,照顧過的孩子已多達一千多位,大慈育幼院的教育方式,著重在品格教育,以及建立生活規範與是非觀念,同時也幫助院童開發自我潛能。

一九九七年,蕭碧涼師姑兼任慈悲基金會南區執行長;二○○八年至二○一○年,接下崧鶴樓主任之職。佛光山感念她在慈善教育的發心奉獻,提供進修機會,讓她白天工作,晚上到屏東美和科技大學就讀夜間部老人福利管理系。

擔任崧鶴樓主任期間,蕭碧涼師姑一定陪長輩吃飯、連繫感情。

她表示,一周規畫二十八堂課,鼓勵長輩依自己的興趣學習才藝,「讚歎是與長輩相處最佳秘訣。」

蕭碧涼師姑提及,一名七十五歲的陳奶奶從小持香拜佛,卻無宗教信仰;住進崧鶴樓之後,經常自怨自艾,後來她鼓勵老奶奶說,其實妳很有福報,從小拜佛種下菩提種子,如今在崧鶴樓發芽成長,多念佛自然有所體悟。從此陳奶奶上午四時起床,五時誠心拜佛,原本經常感覺頭痛、身體不適,竟然不藥而癒。

發願奉獻 福利社會

蕭碧涼師姑強調,不管教育孩子或陪伴長者,秉持「心病需要心藥醫」,她以「公平、公開、公正」的方式,讓孩子創造生命未來,讓長者回顧生命價值、自我肯定。

「大師的著作就像《人生卜事》,遇到困難時,從書中都可以找到解決之道。」蕭碧涼師姑說,秉持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精神,以尊重包容關懷社群。閱讀大師的著作可以提升智慧、降伏煩惱、增長慈悲心。

蕭碧涼師姑經常一襲中國式寬鬆旗袍與俏麗短髮,還有親切笑容與熱情服務,帶給需要幫助的人無限溫暖。問她若能選擇來世,她會如何選擇?蕭老師以堅定的口吻說:「我一定選擇,一樣是個佛教徒、是個社會福利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