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校研發機器人 力求人性化

 |2014.05.16
3481觀看次
字級
正修科大電工系副教授張法憲在會上用模型展示其研發的各類智慧型工程輔具。 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研究成果技轉商機暨產學合作媒合會」昨天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行,台灣大學、交通大學、台灣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十多名學者拿出壓箱寶,尋求商業媒合機會。

台大電機工程系教授傅立成有感於社會朝「高齡」和「少子化」演進,越來越多子女無暇照顧家中長輩,而傳統的助行器行動吃力,遇到需上下坡的時候,更是危險。於是他開發出全新「生活輔助機器人」,加入了許多人性化的設計。

傅立成解釋,銀髮族與帕金森氏症患者,步伐小又不固定,使用傳統助行器時較吃力,容易發生意外。研發團隊發想出「亦步亦趨」技術,只要長者不動,機器人就不動,並根據步伐與頻率調整機器人的行動,還能有效避開障礙物,讓長輩行走起來更安心。

生活輔助機器人兼顧安全、娛樂與照顧等功能。傅立成說,機器人有計步功能,家人就算不在身邊,也能遠距離了解長輩情況。更厲害的是結合卡拉OK、影視、網路視訊,使用者即便獨自使用,也能唱唱歌、看看電影,甚至用視訊和兒女聊天,再也不會感到孤單。

而正修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張法憲開發的「外牆清洗機器人」,不僅能降低危險,還有可愛的瓢蟲外型。張法憲花了三年時間,打造出瓢蟲造型的外牆清洗機器人。外牆清洗機器人已獲得六項國際發明展金牌肯定,張法憲仍不斷改良,未來希望結合修補大樓外牆、3D投影等功能,讓小瓢蟲在各領域大展身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