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吻誤為蜈蚣咬 婦女險截肢

 |2014.04.06
1712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春暖花開,蟲蛇也蠢蠢欲動,許多人戶外活動頻繁,加上清明節掃墓,容易遭毒蛇咬傷或恙蟲病上身。一名五十七歲婦女遭蛇吻,誤以為是被蜈蚣咬,看完西醫又用中草藥,受傷部位差點壞死。

收治這名婦女的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吳明玲說,病患在基隆山邊的居家戶外活動,右足背突遭不明動物咬一口;因為未看清楚是什麼動物偷襲她,到住家附近診所治療,就告訴醫師:「好像是蜈蚣咬的。」醫師為她打破傷風疫苗並使用抗生素,不料傷口附近一直腫脹。她還自行購買使用「鎮地蜈蚣」中草藥,仍未見改善,最後求助台北榮總毒物科,抽血後才發現其實是遭眼鏡蛇咬傷;趕快注射抗眼鏡蛇毒血清,隔天腫脹即消了大半。

吳明玲表示,近年國人習慣放生蛇類,門診收治遭眼鏡蛇咬傷的病例有增加;由於病人常說可能被蜥蜴或蜈蚣咬,或以為只是被仙人掌刺傷,導致醫師未能即時用對治療藥物。

吳明玲指出,像這名被眼鏡蛇咬的中年女子,必須使用抗神經性蛇毒血清藥物治療,若延誤太久,可能造成她遭咬的右腳壞死,嚴重時甚至得截肢。

吳明玲也治療過一個小朋友,平常抓壁虎玩也不怕,有一天他撿回一條小蛇,因為蛇頭是圓形的,家長認為不是毒蛇,就讓他養在家裡,看電視也拿在手上玩,沒想到這條蛇有一天咬了小朋友一口,後來他嘴麻就醫,才知道其實養的是眼鏡蛇。

還有一個住中部山區的十三歲國中女生,一天在家睡覺,被潛入屋內的雨傘節咬了一口,出現呼吸衰竭症狀,所幸插管治療後救回一命。

吳明玲說,像眼鏡蛇和雨傘節,蛇頭都是圓形的,卻都屬神經性蛇毒,人類遭咬後會患部疼痛、四肢麻痺、眼皮下垂、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嚴重時會呼吸衰竭;至於龜殼花和青竹絲,則為出血性蛇毒,患部會腫痛、發青或出水泡。

疾病管制署副署長周志浩說,台灣約有二十三種毒蛇,一年約有一千件遭毒蛇咬傷病例,由於抗蛇毒血清的普及,現在已經降為一年約一件因蛇咬死亡病例;提醒民眾不要放生蛇類,並看清楚咬人的動物,才能接受正確治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