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吉田
成長中的一雙兒女需要營養均衡的健康飲食,但兒子小黃瓜、茄子、苦瓜……不敢嘗;女兒番茄、高麗菜、青椒……不敢吃,只愛吃雞肉和豬肉,嚴重的偏食習慣讓我和太太傷透腦筋,不知如何是好?
餐桌上經常上演父母逼吃、兒女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抗拒戲碼,氣氛弄得很僵。苦思良久之後,心生一計,就讓孩子跟我們一起下廚「洗手做羹湯」吧!
一起決定餐點內容,玩親子做菜遊戲。孩子一聽便摩拳擦掌,想一展身手,儼然像個小廚師。我們全家七手八腳、有說有笑,一起烹調美食,且事先言明每個人都必須負責任地把自己的食物吃完,果真盤盤碗底朝天,既不偏食也不暴殄天物,孩子們也吃得頭好壯壯,父母也不須擔憂孩子營養問題。
飯桌上,我們也一改大人操控孩子的食量,讓孩子自己作主決定吃多少,如此一來,他們面帶笑容、津津有味地把飯菜吃得一乾二淨。
後來,發現孩子原來是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他們偏食的食物,也是我最不喜歡、最不想碰的食物,搞了半天,我才是罪魁禍首。
這項發現,讓我將心比心地檢討與反省,還好懸崖勒馬,除了親子一起做料理外,我們也將孩子不敢吃的食物,改變烹煮方式,例如,將不敢吃的青菜切碎加入絞肉包成水餃,等他們慢慢敢吃之後,再逐漸增量。
再則,以身作則並循循善誘孩子每種食物都嘗一口看看。最後,再告訴孩子每種食物的營養價值,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長期下來,相信孩子的接受度會大大提高,全家就能快樂用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