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新型城鎮化規畫」終於出爐,強調以人為本,也就是推動人口城鎮化,而非土地城鎮化,要建立農業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預定六年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百分之六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百分之四十五、實現一億農民工在城鎮落戶。
中國大陸實施獨特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農民想要擁有城市戶籍,必須符合許多要件才能申請。農民工無法市民化,就無法享有醫療等社會福利。因此,有人批評大陸的城鎮化,只是「土地的城鎮化」。
綜合中國大陸媒體十六日報導,中共中央、大陸國務院日前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畫(二○一四至二○二○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落實執行。不少大陸媒體昨天進一步解讀與分析。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二○二○年除達到上述目標外,還要達到「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縮小兩個百分點左右,努力實現一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中共中央要求各地要解決三大問題: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等問題。
其中農民工落戶城鎮是各界關注焦點。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大道表示,城鎮就業是決定城鎮化速度、城鎮規模的主要條件。近年大陸城鎮化速度較快,產業支撐無法跟上,城鎮就業崗位的增加趕不上城鎮新增人口的成長。
他認為,未來十年,大陸城鎮化率應以百分之一的年增速為宜,要提升城市產業支撐能力,改變當前品質不高的城鎮化發展現狀。
陸大道建議,要以城鎮化轉型推動產業轉型,推動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尤其是推動資源、資本密集型產業,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