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同事上個月和一位多年未見的大學同學聚餐,多年不見,對方已經有兩個孩子,一個兩歲,一個四歲。見了面,寒暄幾句後,便找一間餐廳吃飯。同事的大學同學讓兩個孩子坐在兒童椅上用餐,但坐不到幾分鐘,兩歲的弟弟就吵著要媽媽抱,她只好拿出手機讓孩子看卡通影片,四歲的姐姐看到弟弟在看卡通影片,也吵著要一起看,於是,她將姐姐的座位挪到弟弟旁邊,讓他們一邊吃飯一邊看影片。
同事看了,忍不住問大學同學:「平時他們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嗎?」大學同學無奈地說:「剛開始我也不想讓他們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但是,每次帶他們出門用餐時,兩人總是不停地吵鬧,為了安撫他們,我只好拿出隨身攜帶的手機吸引他們的注意。雖然知道長時間讓孩子觀看手機對他們不好,也了解要養成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但是,當我在餐廳面對他們難以控制的吵鬧行為時,就覺得很丟臉,想立刻讓他們安靜下來,久而久之,邊看影片邊吃飯就成了他們的用餐習慣。想要改變似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因為,我真的很難招架他們瘋狂的吵鬧行為!」
同事聽完大學同學的話之後,不由得想起自己當初在家當全職媽
媽,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當
時兒子大約兩歲到三歲的年紀,她也經常帶孩子到外面用餐。孩子有時也會無故吵鬧,哭著要媽媽抱,或是要下來走動。當時同事的先生也想用手機吸引孩子的注意,但同事很認真地與另一半溝通,她問先生:「你希望孩子以後每次用餐都一邊看手機一邊吃飯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現在就不要拿手機安撫他,因為,這會養成孩子不良的用餐習慣。孩子有了第一次經驗後,下一次就會用更激烈的方式要求玩手機,到時候我們會更難拒絕,最後,孩子就養成邊玩手機邊吃飯的習慣,這個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對吧?」同事的先生想了一下,便收起了手機,認真嚴肅地告訴孩子:「吃飯要坐在餐桌椅上好好吃飯,在這裡大聲吵鬧會吵到旁邊用餐的客人,這樣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孩子聽完後,還是不停哭鬧,但同事夫妻並沒有理會他的哭鬧,而是繼續專注安靜地吃飯,孩子哭了一會兒之後,情緒慢慢平穩下來,開始觀察餐廳裡吃飯的客人,看了一段時間後,便拿起湯匙開始吃飯。之後同事帶孩子出門用餐,偶爾也會再遇到孩子哭鬧,但同事都以一貫冷靜堅定的方式應對,慢慢地,孩子哭鬧的次數愈來愈少,每次去餐廳吃飯都能和大人一樣,愉快地享用美味的餐點。
很多父母都知道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對幼小的孩子在學習與發展上有不良的影響,但為了快速解決當下遇到的困境(孩子的哭鬧行為),多數父母會選擇快速方便的3C產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好讓他們立刻停止哭鬧。然而,當孩子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後,他們就會以同樣模式要求無數的下一次,到最後,這樣的方式就會成為孩子的習慣,孩子使用3C產品的時間也會從剛開始父母可以忍受的十分鐘,到最後變成父母無法管控了。
所以,當我們希望孩子養成哪些好習慣或好行為時,我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別因為一時的鬆懈或疏忽,而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任何一項規則的堅持,即使只是差一小步,都可能會讓之前所做的努力前功盡棄,父母不可不慎!
心情小語: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隨時提醒自己堅持「對的原則及習慣」,別因為一時的疏忽而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