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國際油價節節升高,各國政府紛紛謀求替代性能源,已問世八十餘年的液態煤燃料,因為成本低且又乾淨,重獲青睞。
煤或天然氣製造的液態燃料早在一九二三年就由德國科學家研發出來,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日本大量使用,一九四四年德國這類燃料產量一天就有十二萬四千桶。
美國全國礦業協會發言人指出,相較於使用者日增的生質柴油,液態煤燃料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乾淨得多,製造成本又低,優點遠勝於生質柴油。
據報導,中國計畫斥資二百五十億美元興建液態煤燃料廠,總產量可達每日六萬桶。煤礦儲量豐富的美國,也已有業者相繼投入生產液態煤燃料。
美國能源業者指出,中國的液態煤燃料據傳成本可壓低至每桶僅二十五美元,美國每桶雖約需四十五美元,但是仍然比石油油價格低廉許多。
美國煤礦儲量凌駕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製造液態煤燃料來源無虞,還能減少對進口石油的需求,煤礦等業者十分看好市場。美國國會正醞釀立法,鼓勵製造液態煤燃料等新能源。
能源業者Peabody公司已有多個液態煤燃料製造廠的興建計畫,正在美國中西部與蒙大拿州評估地點,這些製造廠產量預計自每天一萬到三萬桶不等,一年須用掉三百萬到九百萬噸煤。
美國國防部為了要在二○一六年時,能達到半數燃料使用替代性能源的目標,也正在積極開發新燃料。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最近把液態煤燃料與傳統的噴射機燃料,以一比一比例混合,試飛重型的B52轟炸機成功,為應用液態煤燃料開啟了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