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環保署完成公有垃圾掩埋場的總體檢,找出十大缺失,明年起要求各縣市政府接手管理,並輔導掩埋場朝可永續利用、公害少的倉儲式掩埋場轉型,計畫在民國一百年年底前,推動修改法令、提升營運管理等措施,徹底改善缺失。
全台目前共有一百五十三處公有垃圾掩埋場,長期給人髒亂、惡臭不堪的壞印象,尤其在部分管理人力不足的鄉鎮市,更常發生滲出水溢流的環境公害。環保署今年針對公有掩埋場進行總體檢,下半年稽查四十七場次中,發現七處掩埋場有重大管理缺失;其中以苗栗縣違規情形最多,而台南六甲、新竹關西兩處垃圾掩埋場,更遭到強制關場。
據環境督察總隊分析歸納,公有垃圾掩埋場的十大體檢缺失包括:滲出水無妥善處理、進場管制及檢查未落實、管理資料保存及紀錄不完整、不透水布破損、貯存結構物龜裂及未檢修、未確實按日覆土、飛灰穩定化衍生物無獨立分區掩埋、處理後水質無定期檢測、環保及勞安專責人員欠缺、勞工健康檢查與安全訓練未落實。
針對上述十大缺失,環保署推動「一般廢棄物衛生掩埋場妥善營運管理措施」,透過法規制度、營運管理、硬體設施等方面的改善,全力提升營運管理水準,將繼續加強稽查公有掩埋場營運管理,告發不符合規定的掩埋場。
環境督察總隊科長陳宏益表示,環保署自明年一月一日起,不僅要求各縣市政府必須親自接手管理,以避免過去因人手不足,所衍生的各種弊病,也會陸續關閉不合格或已屆使用年限的掩埋場,以控制全台掩埋場總數在一百處以下的目標,並輔導掩埋場朝可永續利用、公害也少的倉儲式掩埋場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