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羽毛伯」在年節前在市場擺攤,想幫助與他相同境遇的老病殘。
圖/吳文良
【本報新北訊】傳統的淡水區中山市場最近出現一個色彩繽紛的攤位,卻是由孱弱的光頭男子開設的。大起大落人稱「淡水羽毛伯」的賴萬幸昨天表示,他只想把庫存的羽毛加工製作和銷售出去,讓他能維持生活,多餘的錢則幫助與他相同境遇的老、病、殘。
七十三歲賴萬幸做羽毛生意四十多年,二十多年前每月獲利超過百萬元,但一場波斯灣戰爭讓他慘賠五千多萬元,留下滿屋子約十三個貨櫃的各類羽毛,如今他妻離子散、每月靠政府津貼七千多元過活的他,卻以五千元在中山公有市場擺攤。賴萬幸說,「我過得不好,但還是想幫助跟我一樣不幸的人。」
十八歲那年賴萬幸從嘉義隻身北上謀生,於淡水一家釣具工廠工作,做假餌讓他學會挑選、加工羽毛,三年後,他開了間羽毛藝品公司,將羽毛做成髮飾、胸針、手腕帶等各式各樣飾品,生意做到三大洋、五大洲,台灣廠商只要提到羽毛,都叫賴萬幸「淡水羽毛伯」。當時每月獲利百萬元,一九九○年賴萬幸進口十多個貨櫃的羽毛,準備加工做成各種飾品再銷往中東市場,不巧遇到波斯灣戰爭,讓他成品運不出去,但原料、加工廠商跟他要錢,瞬間羽毛伯垮台倒閉。
但他在淡水山上的倉庫裡還有滿屋子羽毛,賴萬幸說,他除了在年節前在市場擺攤,還想用這批羽毛讓貧苦學生、家庭加工做成飾品去銷售,獲利只要讓他可以留點錢看病、吃飯,其餘就捐給平日看護他的華山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