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警政署刑事局要求高速公路局在國道計程上路後,提供國道全時段、全路段行車紀錄,爆發侵犯人權疑慮,原本裝設在二十二座收費站的車牌辨識系統,因只適用於低速車流,當國道全線高速通行,設備毫無用武之地,加上短期內難以重新採購並建置新的監控設備,國道恐出現治安空窗期!
國道收費站拆除以前,原是警察施展口袋戰術圍捕犯案車輛的攔截點,並透過各車道裝置的「車牌辨識系統」,掌握贓車及涉案車輛行蹤,形同維護國道治安的一道屏障。
但隨收費站拆除,刑事局日前已拆回所有攝錄影設備,希望國道治安監控的「電眼」角色,由國道三百一十九座感應扣款門架上的錄影系統「補位」,去年四月起陸續發函要求高公局、遠通電收提供國道車輛行車資料,但高公局認為有觸犯「個資法」疑慮,上月請法務部函釋,尚未獲回覆,暫不同意提供資料給刑事局。
然而,刑事局舊有車牌辨識設備,為何不能直接移裝到感應扣款門架?高公局解釋,過去車輛過收費站都須減速繳費,刑事局這套系統只適用於時速五十公里以下的慢速車流,未來國道全線是時速九十公里以上的高速自由車流,該套設備派不上用場。
如此一來,刑事局自身「武功被廢」,高公局也暫不提供國道行車資料,形同國道計程收費新政策一上路,國道就出現治安漏洞!
高公局說,若是特定涉及刑案、犯罪嫌疑人車輛資料,會配合提供給檢調單位。刑事局也可自行編列預算,採購適用高速車流的攝錄影設備,安裝在國道路側的號誌、標誌或安裝感應扣款門架上,高公局都願配合;但截至目前,沒有收到刑事局打算重建相關監測設備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