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昨天開館,紅樓的主題牆是用舊木料裁切而成。圖/程宜華
圖為當年鴉片工人在總督府專賣局南門工場,將原料放進溶液,以過濾器提煉鴉片情景。 圖/台博館提供
【本報台北訊】日據時代,台灣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樟腦產製中心,當年的生產基地——國定古蹟「總督府專賣局南門工場」,歷經五年、耗資三億元修復完成,搖身成為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昨天開館,呈現台灣樟腦產業發展歷程。
南門工場當年不但是樟腦產製中心,同時擁有鴉片加工廠,場地相當遼闊。如今僅存「小白宮」(鴉片原料倉庫)、「紅樓」(樟腦倉庫)等,基地面積不及日據時代的八分之一。
南門工場曾經是日本人精鍊鴉片的重鎮。曾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原本對台灣人吸食鴉片的習俗倍感困擾,最後因「鴉片專賣可以充裕財政收入」決定採「漸禁」政策,頒佈「台灣鴉片令」,並建立鴉片專賣制度。所謂「鴉片漸禁」是允許台籍成癮者登記並購買鴉片,但不允許日本人及未成癮者在非醫療用途使用鴉片。由於定位為「醫療」用,稱製鴉片的工廠為「製藥所」。
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指出,南門工場見證台灣全球化的重要歷程,以及改朝換代致使地景改變的滄桑。園區內的小白宮為台灣少見的明治時代石造建築,其外牆的石材是日本人拆除舊台北城牆重組而成。龍應台說,我們的先祖當年可能搬運過這些唭哩岸石,這座建築「留有我們先祖手掌心的溫度」。她肯定台博館將產業遺跡活化成文化地標。鼓勵家長帶著孩子一同來認識古蹟裡蘊含的情感與溫度。
紅樓現已規畫為產業博物館,呈現台灣樟腦產業從製造到外銷的歷程,以及日據時代在台提煉鴉片的記錄。
台博館策展人林一宏表示,在修復紅樓的過程中,從地底下發現了全台最早兩座貨運電梯的機坑遺構,透過強化玻璃,民眾可以觀賞其遺構。至於小白宮,未來將作為展演廳及接待外賓之用。
國定古蹟數排名第一
台博館擁有的國定古蹟在各館中排名第一。位於二二八公園內的本館及對面的土銀展示館皆為國定古蹟,現在又新增南門工場。台博館館長陳濟民表示,台博館正與台鐵合作,規畫整修國定古蹟「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作為「台灣現代性博物館」使用。當中有六處國定古蹟將先行修復,以呈現鐵道與台灣現代化的發展歷程,整修古蹟的時間約需三年。
另外,距離南門園區不遠、鄰近歷史博物館的舊科教館也將在明年四月整修完成,這一帶既是台北市區古蹟最密集的核心,也將是國立博物館最密集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