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發現新種螢光蕈「墾丁小菇」。 圖/中央社
墾丁發現新種螢光蕈「墾丁小菇」。 圖/中央社
【本報屏東訊】墾丁國家公園發現世界新種螢光蕈,命名墾丁小菇(M y c e n ak e n t i n g e n s i s)。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班研究生施雨伸進行墾丁國家公園區內螢光蕈分類調查研究時,發現一小型的螢光蕈,經由形態及DNA序列比對,確定為世界新種,命名為墾丁小菇。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墾丁小菇已經在實驗室內人工培養成功,模式標本存放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這個發現也發表在德國真菌學會雜誌(M y c o l o g i c a lP r o g r e s s)。
這次發現的墾丁小菇使台灣所記錄的螢光蕈類增加至九種,也是全世界第七十四種被記錄的螢光蕈。
墾管處表示,在社頂自然公園發現墾丁小菇,成熟菌傘僅三至八公厘,菌傘表面具有細微突起,在黑暗中菌傘會發出綠色的螢光。
墾管處指出,螢光蕈的發光機制目前還不清楚。墾丁小菇的菌絲已經被分離出來,並且很容易培養,從菌絲生長到出菇僅需要五周,將來或許可以作為研究菇類發光機制的模式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