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雖然人民幣這幾年不斷升值,但大陸媒體報導,大陸民眾卻覺得人民幣愈來愈不值錢,因為大陸物價不斷高漲,經計算,八年前的人民幣一千元今年已縮水至五百七十六元,人民購買力減半。
《中國青年報》報導,常聽到不少大陸民眾抱怨:「不是說人民幣升值了嗎?那麼錢應該更『值錢』了吧?但我為啥感覺錢愈來愈不值錢呢?」
報導舉例,李大媽在市場買米時,發現米已經是一斤(五百公克)三點三元,她記得二○○五年時米價才一斤一點九元;因此計算出稻米物價指數為一點七四,八年間平均上漲百分之九點二。
報導指出,就大陸民眾買米的能力而言,與二○○五年的一千元相較,二○一三年已縮水到五百七十六元,人民幣對內貶值。
但報導說,如果李大媽去銀行購買外匯,她看到匯率是人民幣六點一七元兌一美元;而八年前,要人民幣八點二八元才兌換一美元,顯示人民幣在匯率上升下愈來愈值錢。
因此,前者說的是人民幣在大陸境內的購買力,後者則牽涉匯率。報導指出,由於大陸經濟成長更多依賴投資,依靠增加的信貸投放,導致大陸貨幣投放量(印鈔量)無論與自己過去相比,還是與各國相比,都有較大數量的「超發」(超額發行貨幣)。
到今年第一季為止,報導說,大陸廣義貨幣(M2)已超過一百兆元,而二○○二年初僅十六兆元。十多年來,大陸M2成長超過五倍。大陸的貨幣總量與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已超過百分之兩百,大陸經濟總量為世界第二,約為美國三分之一;但貨幣投放量比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美國高出一點五倍,位居世界第一。
報導指出,人民幣升值更多原因還是由於美元貶值帶動,非人民幣主動性升值;但因大陸經濟結構自身存在問題,加上農業產業鏈比較薄弱,讓大陸境內商品價格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同步上漲,造成人民幣匯率雖升值,但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卻感覺到貶值,鈔票愈來愈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