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宇政台北報導】消基會昨天公布今年度的十二大消費新聞,其中交通相關新聞就占了五項,醫療衛生方面占了四項。
不管如何,這些都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也能從這些資料了解,到底今年我們的政府幹了什麼「好事」。
今年最悶的應該是交通部了,從「ETC須重甄選 政府敗訴浪費公帑二十億」、「梅嶺大車禍」、「發觀光財不擇手段」、「高鐵頻出狀況」、「NCC促進電信費率合理化行動電話費率可望調降」這些新聞來看,好像只有最後一項對民眾是佳音。
消基會表示,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從一開始的車上機價格過高、以機綁卡等舉措,完全忽視消費者的權利。在十一月一日,消基會正式申告交通部長及高公局長瀆職!
高鐵試車出現接二連三的狀況,消基會認為,高鐵應等通過履勘,百分百安全確認下,才能通車。
衛生醫療方面,「林口戴奧辛羊」、「六百二十九公斤大閘蟹含禁藥」、「美國發生第三起狂牛症 我國照進口」等;消基會呼籲必須建立「食品履歷」或「產銷履歷」,保障消費者食的品質與安全。
接下來是「卡奴問題」、「浮動油價」。金管會與銀行公會推出「卡債協商機制」後,目前整體看來卡債問題好像已獲得控制。消基會認為,浮動油價機制要以公開、公正為原則,不應犧牲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