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八十八歲,有二個女兒,大女兒嫁到高雄,二女兒遠在美國,她獨居在台南,老伴已過世多年,靠著月退俸維生。過去她一直省吃儉用,出門不是搭公車就是走路,三餐自己煮,總想為孩子多存點錢,留多一點財產給她們。本來二個女兒都會輪流打電話回家問候,卻因為財產心結,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讓她心痛不已。
大女兒在政府機關服務,女婿經商,生活不成問題,以往每逢假日,女婿便開車載一家四口回娘家,陪王阿姨吃飯、幫忙整理家務,讓她很感動,於是主動表示要幫二個孫子繳學費,就這樣,她每年給二萬元,大學調高為六萬元,直到研究所,她想終止這項資助,大女兒竟很不客氣地說:「不是說好要幫忙的嗎?怎麼才幾萬元就拿不出來。」
大女兒還曾計較王阿姨拿三十萬美元資助美國的小女兒買房子。她認為,妹妹每次回國,才歸還一萬美元,這樣算起來,她很吃虧,因此,總吵著王阿姨要趕快把台灣的房子過戶給她。王阿姨心想,反正早晚都要過戶給她們,於是先將一間每個月六千元租金的公寓過戶給大女兒,甚至連六千元的租金也一併給女兒收。
自從房子過戶後,大女兒便再也不打電話來問候老媽媽了,也鮮少回家,每次回家只逗留短短幾小時就離去,且不再下廚煮飯,改到外面吃大餐,還要王阿姨埋單。最近腦筋又動到王阿姨的定期存款和另一間透天厝,王阿姨想到女兒這麼現實,加上以恐嚇威脅的態度說話,總算看清楚女兒的真面目,因此按兵不動,也開始認真規畫起自己的老年生活。
她感慨地說:「自己太笨了,怎麼急著將財產過戶給女兒,等到百年之後,再處理也不遲啊!」隨著年歲的增長,總有一天她會需要人照顧,還是到安養院比較實在,身邊這些老本就留著當養老費吧!兒孫自有兒孫福,就讓兒孫們自己去奮鬥,也許這才是留給她們最好的財產,因此,她積極地找好養老院,簽好生前契約,為自己安排好人生剩餘的日子,讓自己過得自在、沒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