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山東省聊城(亦稱東昌)是融合黃河文化與運河文化的歷史名城,有逾四百處文物古蹟,包括明朝八大護國祝聖道場之一的隆興寺、鐵塔等。為營造江北水城、運河古都新形象,市政府決議重建隆興寺,日前奠基,預計三年建成。
根據《聊城縣誌》記載,隆興寺始建於明洪武二年(西元一三六九年),為八大護國祝聖道場之一,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紫柏真可禪師曾駐錫於此。興隆寺與淨業禪林、白馬寺、洪福寺並列古代四大叢林,占地百餘畝,被譽為江北古剎、水城佛國,清康熙年間重修,清末毀於戰火,僅存寺旁鐵塔,是聊城現存最古老建築。
隆興寺鐵塔為八角形仿木結構鑄鐵式佛塔,由地宮、塔座、塔身、塔剎四部分組成,是為數極少的金屬古建築,其鑄造工藝精細,須彌座石刻內容豐富,形象生動,顯示古代高超的工藝水準,其形制與浮雕風格都具有鮮明的宋代特徵,被譽為「東昌三寶」之一。
此鐵塔曾於明永樂年間倒塌,住持祖崇等僧眾重新豎立,十二層、高約十六公尺,現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一九七三年地宮出土了護塔銅佛(國寶)、觀音坐像、文殊菩薩、淨水瓶、辟支佛舍利四十一顆、石棺、銀函等珍貴寶物百餘件。
重建後的護國隆興寺體現傳統四合院及寺院園林規畫,寓意步步登高的古建格局,將成為中華水上古城勝景,有助促進聊城的文化旅遊與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