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家庭 超多電燈?

 |2006.12.02
464觀看次
字級

【本報訊】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街道月壇北街社區的李長林一家,今年被評為「全國綠色家庭」首選,走進他家,立即被陽臺上鬱鬱蔥蔥的綠色吸引。

在李長林家只有四五平方米的陽臺上,紅、黃、粉、白各色的仙客來、海棠競相怒放,造型秀美的榕樹、松柏小盆景錯落有致地擺放在一個多層花架上,整個陽臺像被綠草和鮮花包圍著的小花園。李長林告訴記者,這個花架子是自己用收集的邊角廢料制的,一九九六年從首鋼退休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家裡「綠」起來。冬天,他種的幾十種花草把家裝扮成了春天,而到了春天,他就會把家裡的花草擺放到樓門各層的樓梯窗口,讓大家分享綠色。

在李長林家,還可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家的燈特別多,在不大的主臥室,既有裝在牆上的豪華燈,也有裝在床頭、電話上的小燈,還有裝在陽臺的霓虹燈。李長林解釋說,現在日子好了,客廳裝個豪華燈,既大氣又漂亮,原來他家的豪華燈有七八個燈泡,每個燈泡六十瓦,一個燈就四百多瓦。為了節約用電,他把六十瓦的燈泡全部換成了五瓦的節能燈管,一個燈才四十瓦。為了晚上看電視的時候不開大燈,李長林還在靠陽臺的牆上串起了瓦數很小的彩色小燈泡,既滿足了對光線的要求,也為家裡營造了溫馨的氣氛。晚上儘量不要開大燈,他還在床頭與電話旁安裝了兩瓦的小節能燈。

在李長林家,還有其他一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比如,把洗菜和洗衣服的水留下拖地、沖廁所;用手絹和抹布代替紙巾,減少使用一次性消費品;把廢棄舊電池積攢起來送到居委會的專收桶;除節假日外出遊玩,平時上班、購物都儘量不要開車。

令李長林高興的是,周圍鄰居和他們一樣的人越來越多,社區裏不僅施行了垃圾分類處理,就連路燈也換成了太陽能的。很多家長都讓孩子主動把舊電池送到社區廢舊電池箱,院裡幾個中學生還就不同家庭的用電、用水情況進行專門調查,提醒大家,家庭收入與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能源節約的情況越差,並就此向全社區的大人們提出了幾點建議。

北京市婦聯的「綠色家庭」創建活動,是圍繞著「綠色奧運」和文明社區建設開展的,幾年來,她們每年推出一個環保主題,緊緊圍繞節水、節電、綠化、美化、垃圾分類、使用再生物品等內容,教育居民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不斷提高環境與奧運意識。目前全市共創綠色家庭三○五戶,綠色社區一○六個,再生資源回收網點二九二個,不僅極大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質,也逐漸使人人參與環保,選擇綠色生活方式的綠色文明逐步深入人心。

經過綠色家庭與綠色社區的創建,老社區現在處處透著新綠色,大家不僅特別注意自家陽台的裝飾和綠化,還從廢物分類回收利用、節約用水等具體的生活細節開始,自覺選擇親和自然的生活方式。綠色家庭與綠色社區的創建還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公益廣告牌「治多倫一畝沙地,還北京一片藍天」就是個例子,過去北京風沙大,大家都只會抱怨,現在明白了自己的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與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有關,像李長林般用心的做環保,不僅讓居民關注遙遠的多倫,也讓市民有了自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