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所長
有位母親來信說:上個周末她們全家出遊,回程時,在鄉間小路上,看到一個老人家倒在路旁,她國一的兒子要下車來救人,她先生卻重踩油門,趕快離開,路上還教訓孩子多管閒事的後果。結果孩子認為他們是見死不救,用鄙夷的眼光看他們,不跟他父親說話已經十天了。她說她知道學校教孩子要見義勇為,她很高興孩子熱心、有正義感,但是現實的社會是好心沒好報,被救的人醒來後,有時會反咬一口救他的人,弄得公親變事主,官司打不完。所以她也認為她先生是對的,她問:在現在的社會裡,父母該怎麼教孩子?
我想起黃春明三年前在宜蘭摔車時,倒在地上十五分鐘,無人救援,許多車子從他身旁呼嘯而過,就是沒有一個人停下來看他一下,這種人跟人之間的冷漠讓我沮喪了很久,也一直思考如何使社會再回到互信互助的情況。
其實人性是本善的,就像這個孩子堅持要父親停車,下來救人,壞的是我們的司法不應該隨便審判,把救人的判成害人的。這種不公的事一旦發生,口耳相傳,馬上產生漣漪效應,就沒有人願管閒事了。其實車禍的責任歸屬應該不難確定,撞人的車子會脫漆,身體受傷的高度與車子的高度是否相符,有許多的線索可以佐證,只要處理現場的警員細心,不遺漏任何證據,審判的法官敬業,明鏡高懸,就能釐清真相。我很擔心愈來愈多「自掃門前雪」的明哲保身態度會使年輕人對人性失望、對社會冷漠,長此以往,對國民的心理健康、對社會的和睦團結很不利。自私自利的負面效應往往不是馬上看到,但是一個自私的國家是個不快樂的國家,也是一個很容易被人分化的國家。
我們社會沉淪到現在這種指鹿為馬、笑貧不笑娼的地步,跟過去很多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卻沒有人出來主持正義有關。八百年前,但丁(Dante)在inferno中說:地獄中,最黑暗的地方是留給那些在道德危機時,保持中立、沒有挺身而出的人。這些人就是所謂不得罪人的濫好人。孔子說「鄉愿,德之賊也」,這種人「偷」去了社會的正義與道德,所以孔子嚴厲譴責他們。當社會多數人屬於「沉默的大眾」時,道德就沉淪了,國家的危機就產生了。
美國波士頓猶太大屠殺紀念碑上刻著一首Martin Niemoller的詩〈First They Came〉:「當納粹黨來搜捕共產黨員的時候,我噤聲不語,沒有站出來為他們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當納粹黨來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為他們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當納粹黨來抓工會的人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為他們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的人;當納粹黨來抓天主教徒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為他們說話,因為我是新教徒;當納粹黨來抓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因為他們都被抓走了」,鄉愿的可怕在這裡。
當我們不出聲時,我們就是共犯。一個自由社會的善良運行決定於它公民的素養與德行。它需要我們全體的覺識與努力來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