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當不聽話被禁足了,我會望著窗外,羨慕雲朵的自在隨興;知道同學放假時,常和父母走遍世界各地,我羨慕他能行萬里路,親身感受各個城市的美……
羨慕,是心中對某事、某人存在仰慕時,想像自己也能擁有的情緒。那常是一種唯美的幻想,期待主角能易位為自己,領受非比尋常的優越感,彷彿一切都臣服在眼前,心中滿是滿足與喜悅。因為期待「他」是「我」,於是,匱乏的「我」,便開始學著去羨慕別人,慢慢的忘了自己的價值。
看見同學成績好,真是令人羨慕,瞧他站在台上領獎的英姿,不禁引發自己見賢思齊的心,好想成為和他一樣的人──如果真能努力向學,這樣的羨慕才有意義;如果不懂得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只是一味的自我感覺良好,不停沉緬在美好的幻想中,甚至「坐這山,望那山」,欲望將永無滿足之日,這樣的「我」只會不斷的羨慕別人,最後將如邯鄲學步一般,迷失自我。
其實不必事事羨慕,因為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別人真的那麼好,那就祝福他,自己也要急起直追,將距離拉近;如果只是表象,這時與其羨慕,還不如珍惜自己擁有的。像有些人出門有名車代步,事實上車子是租來的,了解這一點,就該對自己的腳踏車好一點。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要相信一山還有一山高,更要相信「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如果能接納自己,把握已擁有的,那麼儘管別人再好,又何須羨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