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醫師,為什麼我沒有辦法申請到失智症的特效藥?」劉老先生說。
「因為不符合申請給付規定,審核醫師認為,行政手續或醫療程序或醫療檢查結果,不盡符合失智症藥物給付之規定。」
老先生默默的跟我對望,突然又:「咦?」好像又忘了他想說什麼,我趕緊幫他:「我們再一起努力,補齊完備規定事項後,再申請一次看看,好不好?」
「周醫師,我老爸好像變得更笨了耶!」過了一陣子,劉老先生的家人,再度帶他來。
「你們終於來了,我正在想要如何通知家屬,要不然超過時效,又要重新申請一遍,浪費時間。」
「周醫師,你們為什麼不要一次就把所有的檢查、手續統統都做完?」
「首先要檢查是不是失智症?這是大工程,接著還要先排除許多造成『類似失智症』的情形,例如憂鬱症、內分泌疾病、電解質不平衡、中樞疾病感染症,是否曾有腦中風等,光是說明及舉例,也許就要上好幾天的課,才能講清楚。」
後來劉老先生在家人持續陪伴就醫下,陸續接受相關檢查,排除其它治病原因之後,順利通過失智症藥物給付。
註:國內大約有十七萬名失智症病人,加上人口快速老化,預估每年將增加一萬名失智症病人。如何讓失智症病人,受到良好醫療,常被家人忽略。例如劉老先生,一開始一個人來看病,第一次申請失智症藥物沒有通過,只能先用一般的藥物治療。劉老先生因記憶力不好,常忘了回診,或忘了約好的排檢,延誤不少時間。還好家人注意到其症狀,帶他繼續就診,才能得到最好的醫療。
一般家屬並不知道,失智症不同於腦中風或高血壓,失智症病人假如想持續使用失智症用藥,每年都需重新申請、重新評估;如果病人比去年退步兩分,就不再給付用藥。家裡有罹患失智症的民眾,要幫病人記住看診時間,必要時帶病人看診,才能持續「對症下藥」。
(作者為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