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媒體上一直為民間的抗議行為所盤踞。無邊無際,好像世界上再也沒有值得注意的其他新聞了。而責怪政府無能的聲音,一呼百應,大家動輒在總統府前集合,向政府嗆聲,政府真正一無是處嗎?
以我這樣的政治的外行人觀察,政府確實做不了什麼。並不是馬總統的問題,任何一位按民主政治的常規做事的執政者,都做不了什麼事。美國是民主國家的模範,他們的執政效能如何呢?非常有限。一九六○年代,我在美留學時,波士頓興建了一座市政廳。不過是一棟建築,面對新闢的廣場,他們花了六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大多是為了解決土地使用與設計斟酌的問題。同一時間,中國大陸在毛澤東的統治下,在北京天安門外建造了一座龐大的人民大會堂,我記得只花了一年多時間就落成了,因為毛主席指示要限時完成,以便舉辦慶典。自那時候開始我就知道民主是好的,但民主的代價就是要磨合不同的意見,協調權利間的衝突。為了尊重民主價值,昇平時期的政府多半是無能的。
所謂民主,就是老百姓是主人,政府的公務員稱為公僕,是為老百姓服務的。他們沒有權力,只能依照立法者訂定的法規辦事,所以予人以官僚的感覺。在比較進步的國家,法規會保留一些空間,讓公務員有發揮的餘地。在台灣,因為我們不信任政府,所以法如牛毛,辦起事來,處處都是障礙。在我籌畫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時候,公務員尚沒有被束手縛腳,所以籌備工作能順利完成,但是到了後期為了一百坪土地應由那個機構出錢的問題,足足耽誤了一年。連總統也覺得不可思議。
台灣的問題是,大家都以民主制度而自傲,卻不了解政府無能是理所當然,而一味要求政府要有魄力、有擔當、有作為。大家仍然記得蔣經國時代國家建設的成效,可是我們不是一直批評那是威權時代嗎?我們可以接受一個不理會瑣細的法規,大步邁向理想的政府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西方國家的最大不同處,是他們不依賴政府。民間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有能力去發展自己的理想。他們不會動不動就怪政府無能。政府的任務就是維持一個使民間可以自由運作的架構,使大家可以公平競爭。在這樣的自由環境下生存的國民,知道只有自己努力奮鬥才會成功。所以民主國家主張自由市場,就是政府盡量抽手,不要多管閒事,讓民間的潛能都發揮出來。
誠然。在現代國家中,民間發生比較嚴重的問題,大多是政府過度干預或未盡維持秩序責任的結果。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現在的青年受了高等教育卻大量失業,而產業界技術卻欠缺大量人員。這是因為政府太有能了。原本的大學與技職的分配是按社會的需要自然發展出來的。所以學校的數量是一種人才秩序架構。但是政府在教育上一直擔心升學考試對學生的傷害。其實考試是一種自由競爭的方式,有何傷害可言?結果呢,政府出面干預,鼓勵民間自由辦學,使人人都可進大學,拿碩士、博士學位,技職學校都改為大學了。其結果是,青年就業無門,升學想進名校卻仍然免不了考試,只是改個名義而已。政府的有能不過造成禍害而已!
政府做不了事,是一種「無為」的態度形成的,我們期待一個大有為的政府嗎?如果他的作為你不同意呢?你喜歡新加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