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欲為人知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3.08.18
1651觀看次
字級
陳碧月
朱唐妹
蕭碧涼
陳政智
依來法師

佛光山本著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成立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照顧老幼孤苦無依的人,這一群義工為社會帶來無限的光明。

上周福慧家園共修法會主題「行善欲為人知」,邀請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主持,與談人高雄醫學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陳政智、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南區執行長蕭碧涼、北區執行長朱唐妹、中區執行長陳碧月分享,如何傳遞行善、行佛的理念,讓行善成為社會的一股暖流、安撫心靈的一貼良藥。

「二○○八年汶川大地震時,佛光會是第一個進入災區的團體」,朱唐妹回溯當時,佛光救援隊由德陽出發,歷經九小時深入最山區的青川木魚鎮,發現有六百多名小朋友罹難,佛光人立即展開醫療、搜救、關懷、物資等「四合一」賑災工作,感動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特別從北京趕到災區致謝。

朱唐妹認為,有人間衛視、《人間福報》及人間社的即時採訪報導,把第一手資訊傳遞周知社會大眾,使得桃園市公所、彰化市政府看到新聞,主動聯繫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替他們把善款送到災區。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桃園市公所募得善款,再次委託佛光山,在當地設立獎助學金、贈送電腦給小學生。市長到日本考察看到新聞,更堅信把善款捐給佛光山是對的!

陳碧月長期投入公益。她談起,九二一大地震,中區災情嚴重,佛光人前往災區關懷,每逢農曆春節準備生活用品,永續關懷慰問,十五年來未曾間斷。東勢一位獨居老人,長期受到照顧,往生前,還叮嚀朋友代為感謝佛光山。

愛的循環

最近社會有許多邊緣戶,慈悲基金會提出「疼惜厝邊.守護鄰里」方案,從拜訪社會局、村里長,尋找社區需要急難救助家庭,提供獎助學金幫助困苦學生註冊;並宣導防治失智症、捐贈AD8光碟,讓愛不斷的循環。

蕭碧涼師姑提到,佛光山做善事很了不起!大師在第一時間建了老人院、如意寮給長者,讓他們有一個念佛修行的安樂窩,仁愛之家即將改建,就是最好的慈善事業。

有一次,一位基督徒王先生拜訪育幼院,看到門口「尊師重道我應該,不怕辛苦自己來」對聯,走上樓看見「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又發現大慈環境優美,院童活潑有笑容,心生歡喜把感動帶回教會分享。蕭碧涼師姑表示,佛光人懂因果,故在生活中能隨時、隨地、隨意做善事。

陳政智教授表示,傳統佛教認為做好事不宣傳是積陰德,現在觀念必須改變,動機才是關鍵,不是宣傳自己有多棒,而是讓更多人知道,邀請大眾參與做好事,可以到哪些地方行善,讓行善如滾雪球般,社會將更祥和。

依來法師說,因為有大師的智慧教導,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尊重對方的需要,以柔軟的愛心,以謙卑的心來陪伴他人,共同淨化心靈,一起來行善行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