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山國中教師張銘傑(中)設計「模擬玩具商品化」教案,以循序漸進方式,帶學生在國中三年內有系統學習。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益智拼盤、七巧板……這些看似在百貨公司裡販售的精美木製玩具,竟是國中生的工藝課成果。教育部日前舉辦國中活化教學列車發表會,邀請台北市麗山國中「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張銘傑分享,帶領學生用「線鋸機」鋸木條、製作益智玩具,讓學生變身為小木工。
所謂的「生活科技課」其實就是以前的「工藝課」。張銘傑表示,為讓學生有機會學習科技社會的產製過程,他特別設計「模擬玩具商品化」教案,循序漸進地帶學生在三年內,將腦中的創意化為實作成果。
國一時,先讓學生認識產品流程與設計概念,張銘傑將學生分為六組,由各組腦力激盪,討論如何撰寫「益智拼盤」使用說明書與設計包裝盒;到了國二,則讓他們操作線鋸機切割木材、製作模具,就連木塊的磨砂、黏合與著色組裝,都由學生自己完成。
升上國三後,張銘傑則引導學生用廣告行銷的手法促銷自己的DIY成品,透過分組討論,構思行銷對策,從過程中去思考產品的設計生產與廣告行銷間的關係。
三年的生活科技課程下來,學生笑著說,原來一件產品從設計發想、實作到完成銷售,竟要經過這麼多環節與程序,讓他們學到「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道理。
「透過這門課不但讓我們有實作的機會,更透過分組合作,找到彼此專長。」在生活科技課擔任小組長的麗山國中畢業生吳采霖表示,像有人點子多,就負責產品設計與行銷;有人木作技巧好,就負責操作線鋸機。透過分工合作,讓大家發揮所長,雖然過程中會遇到困難,但攜手完成一件作品的成就感,卻是再多錢都換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