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的人都知道「留白」,空白是一種美,一種藝術。
人生也要留白,留白讓自己有迴旋的空間、轉寰的餘地。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步無限寬廣。彌勒佛化身布袋和尚有一首偈語:「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退後」不是孺弱,反而是為「向前」留後路,為向前留空白。
桐城有一條巷子名為「六尺巷」,典故來自清朝名相張廷玉。張廷玉當年在家鄉蓋相府,鄰居與他家爭三尺地,官司打到縣衙裡,張家總管寫信到京城報告相爺,張廷玉看後,在信上批了一首詩:「萬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總管看到回信,立即吩咐屬下讓出三尺地,鄰居看到張家退讓三尺,也讓了三尺出來,成為人人都能通行的「六尺巷」。
「讓他三尺又何妨」也是一種退讓,一種留白,一種風度。
佛門講求靜坐、閉關,其實也是留白,讓自己沉思、沉澱,讓思想清明,讓頭腦歸零。
汲汲營營的人生需要留白,兢兢業業的社會需要忍讓,前人活生生的例子,在在告訴我們,留白是藝術,退讓是美德,兩者都是人生智慧,值得學習。
(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