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視道德倫理 鼓勵生活修行
提倡心靈的淨化、注重生活的修行,這是佛光山落實人間佛教的具體方向。多年來除了舉辦各種夏令營、講習會、短期出家、八關齋戒、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等法會活動外,每週六在世界各地道場同時舉行念佛共修。一九九七年佛光山封山後,為順應信徒的要求,於每週六、日固定舉辦假日修道會,提供信徒聞法修行的機會。另外,還有禪修、朝山、抄經、禮懺、才藝班、社區聯誼,以及人間佛教讀書會等。舉辦的大型活動,包括回歸佛陀時代、慈悲愛心列車、把心找回來、七誡運動、禪淨密三修法會、三好運動等。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更以朝山禮佛修持活動,來提升大眾宗教情操,體驗一步一腳印的生活修行,強化每個人淨化社會的力量。
佛光山的人間佛教重視佛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推動佛化家庭、假日禪修,並創辦普門中學、西來大學、佛光大學、南華大學等社會學校,期望透過教育來淨化人心,輔助人間至善道德倫理觀的宣揚。也重視人生禮儀,因此佛光山各別分院均為信徒舉行成年禮、佛化婚禮、皈依典禮、喪葬儀禮等,以達到「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的目標。
三、建設叢林道場 成立菩薩教團
佛光山是一個以大眾福祉為依歸的道場,上承佛陀示教利喜的悲心,下循禪門祖師活潑善巧的道風,注重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有佛光山全球資訊網、創立佛光衛視電視台(今人間衛視),發行《人間福報》讓福報滿人間,發行《普門學報》提升佛教學術研究,編輯《法藏文庫》等文教事業;在儀制方面的鐘板號令、清規制度,無不遵奉叢林古制;在行事方面,以「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六和教團精神為依皈。四十年來,建立了現代教團的體制,不但兩序平等發展,僧信四眾和諧相處,在教團事業的發展上,注重佛法濟世的弘傳。另外還有「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以新式標點、分段、注解,陸續重新編印大藏經;《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用白話將藏經翻新,普遍流通;佛光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的各種新書則透過法務部、教育部送到各監獄及各級學校結緣,以雅俗共賞的文字般若淨化社會。還在全世界廣設佛光緣美術館,不定期舉行相關藝文活動,以豐富的佛教文物藝術美化人生。
此外,教士、師姑制度的設立,為在家信眾首開安居叢林、學佛修行的先例;國際佛光會的成立,更擴大了信徒活動空間,尤其成立檀講師制度,讓信眾與僧眾共同擔負弘傳佛法的責任。佛光山是個有制度、有理想、有弘願的教團,佛光人以佛法共聚一堂,人人發菩提心,本著「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菩薩精神,在海內外百餘個道場從事淨化人心的弘法工作。中國時報記者吳鈴嬌在採訪佛光山之後說:「佛光山是個弘揚人間佛教的菩薩道場,自了漢不要上佛光山。」誠哉斯言也!(中)
本文節錄自《佛光教科書》第十一冊 第十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