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導,薄熙來涉嫌受賄、貪汙、濫用職權犯罪一案,經依法指定管轄,昨日已由山東省濟南市人民檢察院向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而且本周就可能開審(圖/中央社)。專家認為,如果受賄、貪汙、濫用職權等罪名成立,刑罰已達死刑標準,不過如果薄熙來認罪坦白退贓,極可能被判死緩。
【本報綜合報導】新華社報導,薄熙來涉嫌受賄、貪汙、濫用職權犯罪一案,經依法指定管轄,昨日已由山東省濟南市人民檢察院向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而且本周就可能開審(圖/中央社)。專家認為,如果受賄、貪汙、濫用職權等罪名成立,刑罰已達死刑標準,不過如果薄熙來認罪坦白退贓,極可能被判死緩。
據新華網昨日報導,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階段依法告知薄熙來享有的訴訟權利並加以訊問,也聽取他委託的辯護人的意見。濟南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書指控,薄熙來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貪汙公款、濫用職權,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以受賄罪、貪汙罪、濫用職權罪追究刑事責任,並予以數罪並罰。
媒體報導,薄熙來面臨三項罪名,包括受賄罪,涉案金額超過二千餘萬人民幣;貪汙罪,主要是在任職大連期間貪汙逾五百萬人民幣;濫用職權罪,主要是在王立軍事件和谷開來故意殺人案件中濫用職權,觸犯刑律。
中國刑事研究專家、著名刑事律師謝通祥表示,如果薄熙來受賄罪、貪汙罪、濫用職權罪及涉案金額成立,按照刑法受賄和貪汙均已達死刑標準,不過如果他願意坦白認罪退還贓款,從不久前劉志軍一案審判結果來看,薄熙來極有可能被判死刑並緩期執行。
由於本周可能在濟南開審,北京政情分析人士指出,若開審,或反映高層在當前社會矛盾尖銳的情況下,為維護中共執政地位而達成的共識。
薄熙來案的審理一拖再拖,顯示它的確牽動著中共高層的敏感神經。北京近代史學者章立凡對「美國之音」說:「我個人覺得此時拋出此事,是為急於決解事情。這事像是吞不進,吐不出的骨頭,讓高層難受。」
他把薄案公訴與前領導人江澤民讚揚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兩件事聯繫起來。他說,可能中共高層的各派別在這方面達成了某種共識;即社會矛盾如此尖銳,中共黨內有必要團結起來,共同應對對於中共執政地位合法性的挑戰。
章立凡說,薄案的審判實際上是政治審判,因此還牽扯到薄是否配合。他認為,如果要公開審薄,就必須先和薄達成某種政治交易;即便有這樣的交易,如果薄臨場改變承諾,會令當局非常尷尬。他也說,中共高層急於在今夏北戴河會議前了結此事。
《華爾街日報》則指出,對薄熙來的公訴和開審,是習近平面臨的最大的政治挑戰,因為他在滿足民眾對正義的要求時,還要擺平薄熙來的支持者與反對者。
另外,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張希賢二十四日接受訪問說,薄熙來案進入司法程序,顯示中共中央懲治腐敗、嚴肅黨章黨紀的堅強決心,而且也是在教育警醒各級幹部,黨內沒有特殊成員,不論是誰、不論職務多高、官銜有多大,只要觸動「高壓線」,都要受嚴厲追究和懲處,絕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