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十五日公布各方矚目的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百分之七點六。其中,一季度增長百分之七點七,二季度增長百分之七點五,創下了二○○九年第一季以來新低。這說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在放緩中,不僅中國大陸,全世界都要面對此一事實。
由於事先各界估測二季度增長為百分之七點六,十五日公布的二季度數據為百分之七點五,差距有限,大致符合預期心理。加上證監會十二日釋出多重利多好消息,大陸十五日兩市開高後走低,滬指漲百分之零點一二,深成指漲百分之零點三五。亞洲各股市十五日上午也都上漲。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十五日上午在宣布數據後的記者會上表示,經濟增速下滑「是黨中央主動調控結果」。
新華網報導,在被問及中國今年的二季度GDP增速為何比一季度回落時,盛來運表示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經濟增長速度適度回落,是潛在生產率下降的一種客觀反映。他表示,中國現在進入結構轉型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勞動力、土地、市場這些資源條件都發生新變化。同樣的投入在技術沒有突破的情況下,產出邊際效益在遞減,因此潛在的生產率有所下降,有一定必然性。
二是國際環境仍然嚴峻。世界經濟復甦總體比較緩慢,加上有些國家實行超量化的寬鬆貨幣政策,倒逼人民幣升值,中國勞動力本身價格也在提高,出口的難度在加大。
他說,第三是增長速度的適度下滑也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調控的結果,特別是還有一些以前出台的刺激政策在有序地退出,這些對短期增長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對長期發展有利。儘管經濟增速回落,但政府顯然是意識到這種增速的適當回落是有利於調結構、轉方式的,所以儘管在回落,也還是冷靜地堅持調結構、促改革。
官方樂觀看待 外資看衰
儘管統計局樂觀看待十五日的數據,但據了解,目前外資對中國大陸經濟普遍抱持看衰態度,摩根士丹利日前更大膽預測,大陸今年GDP年增率將衰退至只有百分之五點五,明年更下探至百分之四點五;其他如瑞士銀行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也將大陸二○一三年全年GDP預估值調降至百分之七點五。
另和訊網報導,上海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研究中心主任謝百三周一受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GDP比增長百分之七點六,說明第二季度經濟在衰退,「這對(中國)就業構成很大壓力」。
他指,有人認為GDP增長百分之七點五、甚至百分之七以下都不是問題,這完全不了解中國國情。實際上百分之七點八以下的增長對就業構成很大壓力,每年都有幾百萬大學生畢業,較低的經濟增長會造成就業因難。大學生不能就業,經濟就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