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項研究報告二十三日指出,二十世紀空氣汙染程度較嚴重時,反而降低北大西洋發生颶風及熱帶風暴的頻率。
這篇研究報告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作者表示,這項研究首度證實氣溶膠和大西洋熱帶風暴間的關聯性。
英國氣象局打造一八六○至二○五○年的天候模擬。研究人員發現,北大西洋地區人造氣溶膠排放增加期間,熱帶風暴發生頻率少很多。氣溶膠是氣體中懸浮微粒的科學名詞。氣溶膠可能因火山灰、雲或霧自然產生,也可能是人為,如因燒煤或油產生的煤煙顆粒。
研究報告共同作者布斯(Ben Booth)表示:「研究發現上世紀大部分期間,人為排放(特別是氣溶膠)增加,降低颶風活動。」「人類排放氣溶膠的冷卻效應,可能較我們先前所認為對區域氣候的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