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漢寶德總統府資政
不久前報載立法院把「大故宮計畫」的規畫顧問費又凍結了。政府應該藉這個機會徹底重新思考一下,究竟這個計畫該怎麼做。三百億不是小數目,雖然陳長文先生「應該做」的看法我們大體上同意,可是在「應該做」與「應該如何做」之間,仍然有一極大的差距。對於支持大故宮建設的朋友們,反對的聲音主要在應該如何做方面。老實說,這樣的反對聲音是完全善意的。
故宮的擴建是絕對需要的。它是世界知名的博物館,具有代表國家的地位,當然不能不考慮到國際水準。過去執行的擴建計畫無法滿足國際觀眾的期待也是事實。然而無可諱言的,經過長期不明智的擴建,使得現況想為了觀眾的大量增加而進行徹底的改建,已令人感到不知所措。在建築上,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正館在半世紀前新建時,在造型上就缺乏宏偉的氣勢,其內部空間不足是可以想見的。周邊加建雖增加了些面積,內部並不適合展示之用,而外觀更覺零零碎碎。自建築上求解決似乎只有拆除重建一途。所以若干年前,就有建造新故宮的想法。包括我在內,都主張在大台北地區更適當的地點,建造理想的故宮新館。可是對老館有所眷戀的人則持反對態度。他們的理由,一是安全問題,現館的座落乃著眼於後山的典藏庫,可以在戰禍中保持安全無虞。二是感情問題,現館已使用數十年,有了記憶的價值,隱約間代表「我們的故宮」,以別於北京的故宮。
「大故宮計畫」如果視之為政府的重大文化政策,上文所談的問題先要解決,有必要進行認真的討論,先作成結論。不應該由故宮本身,在他們自己的天地間,不斷的擴建完成。因為這樣以來,這個「大」故宮,格局就太小了。我看到近年來進行的計畫,主其事者盡心盡力,應該為他們鼓掌,包括所提建築的方案,也可以解決展廳狹小的問題,可是總覺得是「湊合」現有空間架構,缺乏我們所期待的氣勢。我沒有想到的是,故宮把這樣的計畫向上做簡報,居然被欣然接受。
我一直以為,重提三百億計畫,是我們的機會。今天實在沒有必要由故宮來經營什麼文創園區。文創即使是國家的政策,也有適當的部會去推動,故宮只要把博物館的任務達成就很好了。老實說,故宮裡都是文化人,並不懂得做生意,他們計畫的文創園區裡,居然出現了書畫博物館、水墨博物館、文化博物館等字眼;是故宮的分館,還是商場?我們不得而知。可以推想,這是為過分誇大的大故宮所苦思出來的內容,它說明了故宮本身並沒有能力來構思一個真正的大故宮。
行政院應該為一座新故宮的計畫組成規畫的團隊,這樣就可以跳開目前故宮的地界線,做大架構思考。先把很多重要問題擺到檯面上來,大家一起商量,得到共識,至少使國民知道政府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才可以一致支持規畫團隊的建議。
首先要先考慮地點。故宮應該自外雙溪的山溝裡搬出來,放在台北都市架構中適當的位置。這是可以討論的。我近來所看到的一些建議中,最有創意的想法是利用空總的現址。這裡的土地夠大,位置適中,空總遷出後,政府正不知如何處理,是建造國家級文化地標的理想位置。其次要考慮的是建築的造型。談到故宮,自然想到清代的宮殿。五十年前有人想到現代的建築式樣,老先生們當然不會同意,可是如今已進入二十一世紀了,我們還需要假骨董嗎?故宮南院不是已經接受了超現代的設計了嗎?這是個重要問題,值得認真討論,得到共識。希望最後是由我國當代的建築師操刀,兼有現代科技及傳統文化精神,成為足以代表二十一世紀的中華文化的象徵。
為此,政府必須以遠大的眼光來推動大故宮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