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研究所招生等嘸人

楊朝祥(佛光大學校長) |2013.06.20
1499觀看次
字級

民國一○五年大學部招生將進入新一波的低潮,屆時生源將較現在減少五萬餘人,許多大學早已剉咧等,誰知研究所招生的嚴酷寒冬卻提前出現。姑不論一般大學,連台、成、清、交等頂尖大學,也面臨了招不到生的窘境,這幾所知名大學的博士班考試招生,已經連續五年報名人數遞減,台大今年報名人數只比招生人數多一點點,清大、交大和成大更首度出現報名人數少於招生人數的情形,顯示就讀博士班愈來愈沒有吸引力。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與五年前相比,報名台大博士班學生人數少了快一半,成大、交大少了六成,清大報名人數僅剩三成五,可見事態嚴重。

學生不再迷戀研究所的學位,不再爭相擠進博士班,有人認為這是件好事,顯示學位的迷思正在逐漸紓解,文憑主義正在瓦解,多元價值觀的社會也正在成型。然而,若深究社會的種種現象,升學主義在當前的社會方興未艾,以十二年國教的實施為例,家長如此的關心免試入學的比序以及特色招生的考試方式,就是一個明證。

若升學主義及文憑主義在當前社會仍居於主導地位,而學生卻不再爭相擠著進研究所,這中間的原因就值得玩味。過去許多機關、學校、產業都是以學歷敘薪,學歷高薪資亦隨之水漲船高,進大學、研究所的成本效益高,當然學生對進大學、研究所就趨之若鶩,但現今的社會一方面提倡同工同酬、一方面講究就業的軟、硬實力,學歷不再是主要的憑藉,研究所當然逐漸失去吸引力。

近年來經濟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大學生、博碩士生都屬高失業率的一群;另一方面,企業、用人機關卻無才可用,在在顯示大學、研究所教育與社會需求的嚴重脫節。尤其是過去博士班的學生大都強調學術的研究能力,也將進入大學任教當作唯一的出路,如今,受少子化浪潮的衝擊,大學正在縮班,尋覓大學教職已非易事,博士班學生的出路受到嚴重的擠壓,就業更為困難,博士班的吸引力當然也就日漸低落!

台灣的研究所教育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那就是在職進修班的學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當然,生存在這知識爆發的社會,終身教育成為每一個人必修的課程,進研究所進修正符合這趨勢,也有其必要性。進修的學生強調的是實務,亦就是可以立學即用的智能,以協助他們在生涯進路的發展。然而,許多研究所的教學,無論正規班或在職班,都用相同的教材、教法教導背景不同、生涯發展階段不同的學生,這對在職班學生的吸引力當然大減。當學歷不再是敘薪的利器時,在職生已不再願意將心力、時間致力於進修教育之上。

博士班、碩士班招生都出現「等嘸人」現象,固然社會多元價值觀逐漸普遍,文憑主義逐漸消退有其部分的引導因素,但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研究所價值」的問題。如果研究所僅強調理論、研究,重學術輕實務,除了給學生「學歷」之外,無法給予就業或生涯發展所需的「學力」。在此強調「實力」的社會,學生將研究所棄之如敝屣,研究所招生等無人將更趨嚴重,這也將是除了大學部生源銳減之外,大學經營的另一大危機。將研究所課程分為「學術」及「專業」兩大類別,分別吸引不同取向的學生,充實渠等生涯發展所需的「學力」、「實力」,這才是研究所招生的最大賣點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