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據九日出刊的英國雜誌《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 中的研究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將導致印度、中國大陸、東南亞、東非及安地斯山北部部分地區發生超大洪水的風險升高。若全球氣候繼續變暖,到二十一世紀末,全球百分之四十二陸地遭洪水襲擊次數將會增加,受災人口最多也將達到二十世紀末的十四倍。
由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平林由希子率領的研究小組,將世界各國研究機構的十一種氣候預測軟體與該研究小組為預測河流溢水量而開發的軟體,分析了二一○○年前全球發生洪水的頻率。
研究發現,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全球氣候繼續變暖,那麼暴雨和大雨導致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洪水將會增加。對全球二十九條主要河流而言,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在二十一世紀末將更頻繁出現,每十年至五十年發生一次。
同時,遭受大洪水襲擊人口也將大幅增加。現在面臨危險的人口約為五百六十萬,如果全球氣溫上升攝氏三點五度,到二十一世紀末,將有約八千萬人面臨洪水威脅,相當於現在的十四倍。
研究小組指出,流域人口增加後,受洪水襲擊人數還會增加,因此在洪水頻發前,就應採取適當措施。今後在設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時,還應考慮洪水的風險。